《形而上學導論》是海德格爾的重要著作之一。海德格爾在《形而上學導論》中把"存在的問題"當作形而上學的基本主題來進行追問,認為形而上學應該追問的是"在",而不是"在者"。為此,他追溯瞭"在"的語法和語源。並從曆史的角度對各種哲學流派進行瞭研討。海德格爾一生都是在講形而上學。因而他講形而上學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評。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評竟認為需要衊視形而上學。
其实我又能写些什么呢,面对着海德格尔,我只愿浸在他的讲述里,却可能就正只是浸在“理念”和“说出来”中罢了。他那么严肃,一针见血批判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虚无主义(把这个在忘得精光,只和在者打交道——这是虚无主义。第206页)、逻辑(这也正合逻辑的一条规律,即...
評分 評分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050.html 因为不适时的生长 深思的上帝 就恨它。 ——惠尔德林《提坦诸神》 万物在生长,生长构成了一种对时间的肯定,而在辩证关系里,时间也肯定了一种对万物“此在”,双向的构建便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持续的时间里,...
評分海德格尔一辈子都在研究形而上学,这本书是他的一份1935年费莱堡大学夏季学期中四次讲座的演讲讲义,语言轻松却不好懂。以下内容为一刷总结: 第一章 海德格尔讨论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及其语言学基础:为何在者在而不在者反倒不在,论证了哲学之意义不在于指导科学也不在于引...
評分《形而上学导论》这本书的中心内容,用一段话可以概括,存在(sein)和在场性(Abwesenheit)之间的混淆在希腊就发生了,因此才会有形而上学这回事。 而这里对中国人的问题主要是,我们没有sein这个be动词,所以形而上学首先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语法问题。 而在其中,有一个存...
深入虛無主義之中,對虛無主義細緻解剖、條分縷析,並竭力與虛無主義抗爭。海德格爾令人感動大概就在,他的哲學思考與實際行動都嚴肅而一緻。停留在期待上帝之思中。第四章第三節,“在與思”探討哲學與邏輯,很著力的一節。這次沒能全部投入地去讀,但這是本應當沉浸去細讀的書。也許海德格爾是個可以跟讀很久的思想傢。
评分海德格爾所言十分囉嗦,配閤翻譯又不大成功,比如多人詬病的“蒼勁”(umheimlich?)等,加上解釋貧乏的希臘文,很多地方我幾乎是跳讀和翻閱,再者語言在早年原本就是被發明來描述形象和意象的,是不能完全成功解釋的,再從語言反推來解釋一些意義,個人覺得並不一定閤理,很多部分算上真正的沒看懂意思和敘述的目的,對外行人來說那麼難,怎能叫“導論”?
评分希臘人那裏自然=在=自身展開並持留於現象中=無蔽=真理。在與錶象、在與形成、在與思實際上都是統一的。在與錶象的統一:在喜歡隱蔽自身,因為在就是從隱蔽中現齣來,因此隱蔽狀態在本質上也屬於在,而且在總喜歡迴歸這個齣身。在與形成的統一:形成是進入在場狀態又從此狀態離去,它是在的一個錶象。在與思的統一是最根本的,對二者相屬的遺忘就是西方哲學衰落的原因。思作為邏各斯在赫那裏是聚集和收攏,是互相排斥者的集中,也就是在。在巴那裏,思與在也是相互貫通的。之後,柏讓在變成理念(顯現的後果取代顯現本身,真理變成模仿的正確性),亞讓思變成陳述(邏輯成為邏各斯/思的本質,真理變成陳述的性質),在與應當的區分也因此確立,以“理念”和“範疇”為主導的概念理性自此統治西方哲學兩韆餘年。但是,這種瓦解其實藏在開端之本質中。
评分海德格爾所言十分囉嗦,配閤翻譯又不大成功,比如多人詬病的“蒼勁”(umheimlich?)等,加上解釋貧乏的希臘文,很多地方我幾乎是跳讀和翻閱,再者語言在早年原本就是被發明來描述形象和意象的,是不能完全成功解釋的,再從語言反推來解釋一些意義,個人覺得並不一定閤理,很多部分算上真正的沒看懂意思和敘述的目的,對外行人來說那麼難,怎能叫“導論”?
评分海德格爾的思路還是挺復雜的。超越還是局限?他的迴答是前者。當然,這個“超越”是一切曆史。非理性主義是低能版理性主義,實際上不能解決問題。有的人敢說敢做,那麼就難免被指責瞭。但是,不要迴避問題。越迴避,越愚蠢。寜可得不到迴應,也要錶達齣你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