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爾(Jean-FrancotsLyotard,1924年),法國著名哲學傢,後現代思潮理論傢,巴黎第八大學教授。他的第一部著作為《現象學》,走上瞭以理解曆史為真實任務的漫長教學與研究道路。他對意識形態的深刻批判擴展到美學、政治、經濟、社會學等諸多領域,對思辨敘事的懷疑是他的思想的中心主題,也成為他所說的後現代主義的特徵。
車槿山,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文係,1988年於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現代文學係獲文學博士學位,1995年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文學係完成博士後研究,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譯著有《結構與符號--羅蘭·巴爾特傳》、《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象徵交換與死亡》等。
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开篇就讲过,利奥塔是将后现代这个口号喊响的核心人物。这本书可能就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了。不说利奥塔的整体思想是啥了,利奥塔是个高产作家,但是在国内能够找到的书确实有限。但是这本书,真的淋漓尽致的喊出了他的口号“打倒宏大叙事”! 书开篇就是结...
評分人类的文化一直在发展变化。相比之下,其他动物的文化(如果有的话)就很少发展。动物的文化是固定的,因为它们的文化牢牢限定在它们的习性上,比如说,十万年前的狗,和今天现代社会里的狗,表现就差不多。那时候的狗发展出帮助人类除去秽物的习性,比如吃掉人吐的痰或大便,...
評分In the essa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 of what conclusion Lyotard is using Wittgenstein to argue for.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article, the background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Lyotard's exposition is designed to analyse the crisis between science and nar...
評分 評分Cute. One of the least postmodern postmodernist's petty work.
评分中譯本不是人看的- - 全書中binary opposition處處可見,確如伊格爾頓所言,利奧塔習慣於一種簡單化的二分法。 關於大學幾節很贊,還有挪用本雅明剖解後現代對過去的鄉愁幾處。找時間把PM Reader中幾篇利奧塔的文章看瞭。
评分appendix讀得很明白 但可能是剖析的角度從科學齣發 前半本還是有點繞 不過對higher education的分析太精彩瞭(所以文科是真的不值得funding的......)
评分Main topic: the exteriorization of knowledge/knowledge as an informational commodity. Then we talked about internet censorship a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 circulation and not surprisingly,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caught all the attention...
评分知識的交換價值大於價值在新媒體時代貌似不太說得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