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灝,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縣。颱灣大學曆史係畢業後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長期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曆史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現為颱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史,特彆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啓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1907)》(1971)、《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尋求秩序與意義》(1987)、《烈士精神與批判意識:譚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1989)、《張灝自選集》(2002)、《時代的探索》(2004),他還是《劍橋中國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本書作者認為,中國傳統的政治理想期盼道德成就卓越者擔任政治領袖,其極緻即聖人為王,這意味著政治領袖不但應該管理政治事務,而且要作精神導師。儒學始終未放棄人能成聖成賢的信念,認為政治權力可由內在德行的培養去馴化。傳統儒者雖錶現齣極高的“抗議精神與批判意識”,但並未能將此精神與意識轉為客觀製度的構想。
对于中国传统儒学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西方基督教幽暗意识的对比研究, 颇具启发性。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的再思也言之有物,绝非泛泛之谈。是被国内有意无意忽视的一种方向。对思想学术有精辟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外,并且对时代有强烈的感受,对文化有深厚的负担,对中国传...
評分对于中国传统儒学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和西方基督教幽暗意识的对比研究, 颇具启发性。对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的再思也言之有物,绝非泛泛之谈。是被国内有意无意忽视的一种方向。对思想学术有精辟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外,并且对时代有强烈的感受,对文化有深厚的负担,对中国传...
評分 評分结合张灏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我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可以开出民主政治之花”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有着一条十分清晰的主逻辑线:中西方的传统思想中都有“幽暗意识”,但为何西方文明最后走向了民主社会,而中国却未能开拓出民主宪政的道路。对...
評分张灏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职,现为台北“中研院”院士,该书是国内所出张灏合集的三本之一。看完几个月了,才被催促简单写个读后感。 书中要义简言之,即西方现代民主制度“分权制衡”的政治理念,源自对“人性恶”的警觉,这种对人性有所警觉的“幽暗意识...
隻能說這本書是有用的
评分這本書我也聞名很久瞭 讀下來卻有些失望,並非我想象的那麼有高度和深度;可能是編者選篇的關係,總有幾篇有所重疊、看起來絮絮叨叨的;思想上也沒啥很特彆的理念、並且相當保守,作者卻ms自視甚高,嗬嗬
评分很好讀,讀得很痛快
评分最喜這本!
评分曾有人說張灝先生的寫作特點是慢,信然。一直相信慢而精的著作纔是傳世之作,所謂體製內通過拼數量而求學位職稱的人,你有多少時間精讀一部名著,甚至你是否有閱讀習慣?幽暗意識既是對民主傳統的反思,也是對當代體製頑疾和國民痼疾的針砭。貪婪、惰性、奴性、無恥等等劣根性有多少人認識到,又有多少人有免疫力?幽暗意識的覺悟隻有落實到大多個體身上,這個社會纔有進步的可能。期盼張先生的新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