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澂佛学论著选集 (全五冊)

吕澂佛学论著选集 (全五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澂是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研究的主要奠基者。他在佛经版本及辨伪、印度原典的研究与翻译、因明与声明、戒律、中国佛学、西藏佛学、印度佛教史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吕澂不仅在佛学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对中国近代佛学教育事业、佛学人才培养以及佛经出版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同时,吕澂还是学术和信仰兼备的佛学者,这就使得他的论述在学术史、思想史和信仰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文本价值。

出版者:齐鲁书社
作者:吕澂
出品人:
页数:3007
译者:
出版时间:1991-7-1
价格:126.0
装帧:硬精装
isbn号码:978753330100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学 
  • 吕澂 
  • 佛教 
  • 宗教 
  • 呂澂 
  • 文集 
  • 宗教史学与社会史之“互文性”研究以佛教为中心 
  • 近代学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吕澂先生专力佛学和十年,著作宏富,持论谨严,多孤明先发之见。惜十年动乱中,文稿大部散失。劫后寻访搜集,渐得多数旧稿。承先生嘱为编次,计裒辑文稿六十七种及有关文章之附录二十八篇。草编初具,定名为《吕澂佛学论着选集》。其中同门谈壮飞整理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及张春波整理的《因明入正理论讲解》等文,此前已分别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单行本,遵先生之嘱,均收入本集;大部文稿付梓问世。

先生年逾九旬,精神尚好,目录编次及文章之取舍,仍先生自行选择审定,全部整理稿则不克详阅。或有疏漏、错误之处,当由整理者负责。切望万家学者不吝赐教。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遥想秋逸先生当年,含章拔萃,蓄德居宗,年及舞勺,即已寝馈台贤,后依止竟师,尚友唐人,搜探梵藏,味道涵真,先贤未觌咸贯情枢,曩哲所遗并包心极,誓志弘抚言旋旧邦,西天真义重现东土。先生于艺文美学、梵藏玄言无不是自力得之,其中学苑榛芜,独辟蹊径,甘苦实备尝之。...  

评分

如题~ 对吕先生的成就前人说的够多了,希望玩票的小资佛青们不要玷污了前辈的学问,空疏不学,中国的佛教学毁就毁这了

评分

如题~ 对吕先生的成就前人说的够多了,希望玩票的小资佛青们不要玷污了前辈的学问,空疏不学,中国的佛教学毁就毁这了

评分

遥想秋逸先生当年,含章拔萃,蓄德居宗,年及舞勺,即已寝馈台贤,后依止竟师,尚友唐人,搜探梵藏,味道涵真,先贤未觌咸贯情枢,曩哲所遗并包心极,誓志弘抚言旋旧邦,西天真义重现东土。先生于艺文美学、梵藏玄言无不是自力得之,其中学苑榛芜,独辟蹊径,甘苦实备尝之。...  

评分

現年九十三歲高齡的呂澂先生,致力於佛學研究事業已逾半個世紀,為當代著名佛學家。呂先生九十壽辰時,中國佛敎協會會長趙朴初先生在賀信中,對他的佛學研究成就做了高度評價:   居士繼往聖之絕學,為法門之重鎮。精義入神,昌明竺賢之心曲;顯微闡幽,廓淸內學之積晦...  

用户评价

评分

吕先生的研究,我个人感觉资料收集不错,但一直不够严谨。有的时候经常出现孤证做证据的说法,让人无法信服。 吕先生对于中国佛教研究为佳,而且他在许多资料上是当时那个时代丰富的。但对于西藏佛教和南传佛教研究,以及印度佛教史研究以及研究方法有他那个时代很大的局限。 想当年,之所以没有去考宗教系的原因,就是因为发现研究生考试书目大部分是吕先生的书,所以就觉得这样不如转其他方向了。

评分

吕先生的研究,我个人感觉资料收集不错,但一直不够严谨。有的时候经常出现孤证做证据的说法,让人无法信服。 吕先生对于中国佛教研究为佳,而且他在许多资料上是当时那个时代丰富的。但对于西藏佛教和南传佛教研究,以及印度佛教史研究以及研究方法有他那个时代很大的局限。 想当年,之所以没有去考宗教系的原因,就是因为发现研究生考试书目大部分是吕先生的书,所以就觉得这样不如转其他方向了。

评分

多年前收入,虽未通读,偶得检阅,获益良多,如之前写作《楞伽经对读析义》时,即多有参考吕澂论《楞伽经》的文字。虽然学界多将印顺法师与吕澂并举,私以为吕澂之学术贡献,印顺尚非其匹。印顺学术的基本路径,可以称之为“义格”,即以其所理解的佛法宗旨来判析不同教派之教理,但未具真正透关正眼,故时有偏颇。而吕澂之治学路径,更近于“格义”,对于不同教派间名相教理施设上的差异予以梳理,以语言学、历史学等为佐证,而不多作臧否,所以虽然未必足以发明心性,却有助于教理学习研讨,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建立了中国佛教学术研究的范式,而不仅仅是承续欧阳竟无的衣钵。至于《楞严百伪》中指认《楞严经》为伪经,如果真正契入者也不必受吕澂之笼罩,未曾契入者又何足与论。

评分

巨作hh

评分

选读。吕先生功力之深,可能只有印顺导师能比肩。但是内学院对中国佛学存在较大偏见;所有的立足点都在玄奘系唯识学上,难免自障其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