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梁启超 思想史 张灏 海外中国研究 历史 中国 近代史 谭嗣同
发表于2025-02-23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中国现在又需要象梁启超这样的人物了
评分张灏是汪晖引用较多的一位学者,可以看出后者对晚清的思想史论述有一部分是从他这里发展出来的,不过张灏似乎以个人与自由的议题为关注点。书中把谭嗣同的思想脉络解释成诸多传统资源的内在紧张在西学激荡下的强化与表达,揭示复杂性,挺值得学习的。
评分后半部分关于谭的实在不在兴趣范围
评分中国现在又需要象梁启超这样的人物了
评分五一三天整理了两天读书笔记,张灏这本书关于梁启超和谭嗣同的思想流变,分析精当,可窥其学术水准。较当代知识分子,先贤的思想实在令人感佩,不犬儒,肯担当,有使命感和责任心。
张灏,1937年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长期担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目前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并为台北中研院院士。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转型(1890—1907)》(1971)、《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1987)、《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1988)、《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1989)等,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通过对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本书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很久以来,我对中国知识分子在上世纪前半叶的集体左转甚为困惑,尤其是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仿佛在某个时候,突然扑上去拥抱了共产主义。 读完张灏的《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有些地方豁然开朗:如果说,1949年,全体知识分子的心悦诚服集体叩拜有一个起源的话,这个...
评分看《走向共和》,偶遇此书,知是必读之选。这些日子晚上翻一翻,也有不少收获。 梁启超的思想自然是复杂的,学富五车又著述颇丰,早年的传统私塾教育,加上康有为万木草堂早期的影响,后流亡日本接触到更多的西方化思想,显然让他成为世纪转折的思想伟人与复杂性的结合体。19世...
评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在《想象的共同体》中评价到,“民族属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政治生活中最具普遍合法性的价值”(《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P2)。 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步入现代化的地区,一个人的民族归属正如性别、年龄,是他/她个人身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
评分谭嗣同,是并不能将他当做一个简单的烈士看。以前看张灏分析他的身世文章,心中就有强烈同情。他的赴死,我更愿意看作是一个在人生中有无解的内心忧郁、沉痛的人的决绝。政治信念,是一根引线而已(若论政治信念和追求,他不会比过康、梁,但康梁跑掉,他愿从容赴死,这与根本...
评分谭嗣同,是并不能将他当做一个简单的烈士看。以前看张灏分析他的身世文章,心中就有强烈同情。他的赴死,我更愿意看作是一个在人生中有无解的内心忧郁、沉痛的人的决绝。政治信念,是一根引线而已(若论政治信念和追求,他不会比过康、梁,但康梁跑掉,他愿从容赴死,这与根本...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