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物游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人类学 王铭铭 学术随笔 随笔 散文 人文 人类学家 游记
发表于2025-04-04
心与物游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寡而无味,弃之可惜。
评分嗯.. 大師級噶作品啊..
评分毕竟和一般的随笔散文不太一样,人类学家信手拈来的随思随想都牵扯着学术的点点滴滴,看起来也不轻松。看散文,静不下心是很可怕的,时间过去,一无所获。
评分不论人类学是人文学科还是社会科学,王铭铭老师在这个圈子里有一般学者没有的影响力,必然是与其斐然的文笔有关联的,随笔这种题材好驾驭,但写好了却更显功力吧,可以不信我一面之辞,但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招牌总还是在的
评分费孝通与王铭铭作为两代学人,费与王颇有渊源,两人是伦敦大学同学科的校友,只不过相隔50年,1994年王到北大后,在费手下工作,关系甚好。纵所周知,费孝通先生有儒家的济世之风,化为学问,便是中国社会研究中的“乡土情结”,此种致力于中国“乡土性”的人类学,后来一发成为“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正是后者,受到王铭铭的质疑。作为“文革”后接受新知的一代,王铭铭更强调人类学学科的知识本位。不仅如此,在《心与物游》中,有一篇《论水的精神》,王提出“过去多数社会研究课题多关注费孝通所说的‘被土地束缚的中国’。尽管所谓‘乡土中国’之说不无道理,但这一学说忽略了流动的水。”尽管这只是研究角度的问题,不足为训,但是两代人类学之“水土不服”,却意味深长。费的人类学遵从英国经验主义,所研究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史,乡土中国研究,城市文化史也进行了有影响的探讨。著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997、2005)《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西学人类学思潮十讲》(2005)《走在乡土上》(2003、2006)等人类学作品。
将我们回归于物的世界之努力,落实到人的观念,历史的叙事及思考的方式上。
列维-斯特劳斯对于世界围绕“开化/智慧”与“蒙昧/愚蠢”形成的“天下二分面貌”表现出极度的优患,他看到文明如何踩踏地球,并将它所有的角落纳入自己的领地,毁之再毁,便陷入“忧郁的热带”丛林,想在蒙昧的“土著”那里发现神话,反思历史。
本文以“物的人类学研究”为题,有以下用意:对于物的研究,绝不是人类学的专利,只是王铭铭先生作为中国人类学者中的一员,其对于物的看法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人类学者对于物的看法。另外除了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外,似乎只有人类学对于物与人的关系有如此多的关注...
评分2007-4-11 9:28:42 王铭铭 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1985年获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学士学位,1993年获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英国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任田野研究员、博士后,1993年至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北大继续作博士后,同年...
评分选修了一门文化人类学的课,然后跑到图书馆找有关的书籍。起初我是冲着作者开始浏览这本书,因为作者可以说是人类学的专业学者。在一堆堆官方的、枯燥的人类学教材中,这本类似杂文文集的书倒还颇有特色。由于时间限制,我也仅仅读过了序言,很喜欢书的名字,喜欢那种旅行的...
评分阅读这本《心与物游》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旅程。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讨厌旅行和探险家,内心认同是出于对探索所得结论的自我怀疑,以及对探索所引起的负面效果的担忧,但在我看来恰恰是作者本身,“口是心非”地进行了一次对于物的梳理,其间趣味与体会颇多,但也...
评分个人感觉这本书题材和角度都不错,但是语言过于学术化,本来很有意思的事情让作者一说就没劲了。 不想继续看了,束之高阁了。
心与物游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