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拙
鈴木大拙(1870~1966) 日本佛教學者。原名貞太郎,後因學禪,改名大拙,彆號也風流居士。石川縣金澤市人。1892年鞦,師事臨濟宗圓覺寺派宗演學禪。次年,美國芝加哥召開世界宗教大會,隨師參加,任英語翻譯,會後宗演推薦他為美國佛教學進保羅·剋拉斯的助手。1900年將漢譯《大乘起信論》轉譯為英語齣版。1907年在倫敦齣版。英語著作《大乘佛教綱要》翌年再版於芝加哥。1908年遊曆法、德諸國,後於英國就瑞甸波爾研究歐洲哲學。1909年迴國,曆任學習院大學和東京大學講師、教授。1911年再度赴英,介紹佛教禪學。1921年迴國後,任大榖大學教授,創辦英語雜誌《東方佛教徒》。1933年,寫成《楞伽經之研究》一文,獲文學博士學位,並將《楞伽經》譯成英語。1934年訪問中國,迴國後用英語著《中國佛教印象記》。1959年,將在美國哈佛、哥倫比亞、耶魯、加州各大學的佛教講稿整理為《禪為日本文化》一書,在紐約、倫敦齣版。同年在夏威夷大學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東西哲學會議上,被授予名譽博士學位。晚年隱居鐮倉鬆岡文庫,英譯齣版瞭真宗創始人親鸞的《教行信證》。主要著作有《禪的研究》、《禪的諸問題》、《禪思想史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佛教與基督教》、《華嚴的研究》等。全部著作收於《鈴木大拙全集》。
讀的是海南出版社2012年的版本。書不厚,加上榮格的一篇文章也才十五萬字左右。譯筆典雅、註釋精當。但是鈴木本人的文字總是給人感覺說的不透,缺少直擊人心的力量。倒是鈴木引用的語錄、公案中有不少經典的,極其精彩者亦不下十來條。本次讀到很覺衝擊和啟發的:飯籮邊坐餓死...
評分禅宗拒绝概念和定义,使物不受名目的纠缠,还物以本来的面目。逻辑是一段一段的,缘起缘灭。逻辑可以信手拈来,自成一体。 禅对待的是事实,不是逻辑上和语言上偏颇的、不完全的表现。直截简明是禅的精神。禅的观察是独创的,而非平面的。禅的目的是人的生命和本来...
評分这几天在看铃木大拙的禅的入门,静下心来,受益良多,以下是两条修禅的箴言,融入生活,予以铭记。 1.听从自己的内心。——解决偏离自己内心实需所带给自身的痛苦。 按照你内心所想去做,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这个事情只之于你自己,没有任何好坏之分,只要是你认为是你该做...
評分书中云:何是净心! 禅师答:以毕竟净为净。 僧问:何是毕竟净为净? 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问:何是无净无无净? 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做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 -------------------------------------------...
評分禅宗拒绝概念和定义,使物不受名目的纠缠,还物以本来的面目。逻辑是一段一段的,缘起缘灭。逻辑可以信手拈来,自成一体。 禅对待的是事实,不是逻辑上和语言上偏颇的、不完全的表现。直截简明是禅的精神。禅的观察是独创的,而非平面的。禅的目的是人的生命和本来...
鈴木所著簡直就是白話版的金剛經。禪是什麼?我所理解的禪,即藉助科學觀點泯除人類知見中的動物性,把人對世界的看法真正提升到一個人之為人的層麵。禪是一種知感,一種直指邏輯局限,還世界本來麵目的大無畏;禪是一種追問,反詰DNA如何局促瞭我們,使我們不斷爬齣低等感官習慣的陷阱。禪,真正把科學融入瞭生活,常懷不二之心,不分彼此,不懼生死。
评分一但你在說是 或者否 或者在下判斷就始陷入邏輯和二元中 而禪的目的就是摧毀邏輯 禪是一 它不是問題的解決 而是問題的消解
评分6.17 所得頗多。目測要接著多讀些公案,找幾枚大師聊聊天。
评分兩年後再學禪,感悟大不同。
评分謝爺爺翻譯。公案還是不懂,玄乎的地方還繼續玄乎著。實際的和非泛神論兩個點倒是講的很清楚,直破我的誤區。不過畢竟是入門書,得找時間看鈴木大拙進階級的禪學著作纔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