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历史将以最沉重的笔墨,即在这人类的两大悲剧: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这两大劫难的亲身经历者,都在努力忘却它,又无法忘却它。文学家与史学家有各自不同的记载方式:史学家偏重于灾难的史实,文学家偏重于受难者的心灵。本书作者试图以一百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的西宁历程的真实记录,显现那场旷古未闻的劫难的真相。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刚看了老谋子的《归来》。很久没有中国导演去触碰“文革“了,但《归来》对文革背景下人性深挖不够。人性的变异,历史的荒诞都一闪而过甚至避之不谈,完全成了一个爱情守望的故事。陆焉识是高尔泰笔下在大西北改造的那种高级知识分子,经过怎样的饥饿与绝望,逃跑的惊心动魄,...
评分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看完了有很多种很奇怪地感觉,有难以置信,有不可思议,还有更多的是不解。脑子里一堆堆的问号,为什么会这样?根源是什么?关于那段历史,对于我来说,确却的说,是对于我们这代人和我们的后一代都可能是一场迷。历史本该给予它真实的面貌,可是,...
评分冯骥才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配上了一个格言式的句子,那是他对这个故事的想法。我觉得有必要摘录下来: 1、拾纸救夫——人民的经历,才是时代的经历。 2、崇拜的代价——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是一种心灵的屠杀。 3、我们,陷阱中的千军万马——历史已经全部记住,就看人们自己是...
评分因为要拍《英格力士》,我问老师,对于文革我这代人知之甚少,有什么书可以看?答: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看完感觉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性的弱点如自私贪欲怯懦嫉妒虚荣被文革利用,优点如忠诚勇...
评分"没有思想就没有痛苦" 看完,尤其是后面对这10年后出生的人的访谈,再加上最近全世界范围内的接力的演出,加上亲临其境感受到的气氛,我知道—— 土壤不但存在,而且越来越肥沃了。 不要说集体行为,不要说愚昧,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要用集体主...
还没有建成的“文革博物馆”
评分刚读了第一个故事,就要在公交车上哭出来了~
评分终于有人补上了这个最早的大陆版,当时共收文25篇,未完
评分终于有人补上了这个最早的大陆版,当时共收文25篇,未完
评分人失去了理智,最大的美德就是自我毁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