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教授,男,1952年生於上海,後隨父母遷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係德語專業,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學,90年以《論名稱》一文獲博士學位,其後赴歐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迴國,重返北大任教,後調往華東師大哲學係。主要譯著有《存在與時間》,《哲學中的語言學》,著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語言哲學教程》等。
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陳嘉映先生,是當代中國 治學最塌實的學者之一,更可貴的是,他形成瞭一套自己的哲學觀念。這本書的主題是哲學和科學的關係,以及兩者各自和常識的關係。沿著這條主思路,上篇先粗略迴顧瞭哲學方式的整體解釋到科學方式的轉變。下篇分專題討論實證科學對經驗的關係,科學概念的特徵,科學的數學性質,預測、假說和實在問題。作者語言樸素,但識力驚人。哲學初學者細讀此書,必有大收獲。
《哲学·科学·常识》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把全书的三个关键词并列。书内容本身也很难说有某个可以提纲挈领的take-away argument。在和同事、读者、外国版权商谈论它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自从《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以来,很多受到其思想的公共价值感召的人,如同...
評分柯瓦雷:两套真理,就是没有真理 剩下一个祛魅的世界,正是由于世界不再被看作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而是被当作一种具有因果联系的场所,对世界的宰制才成为可能,工具理性的行为因而才兴盛起来。 科学建构主义 科学,以希腊方式思考世界 海德格尔:诗思比邻 philosophia 哲学-...
評分本书探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主要观点是古希腊的哲学实在应该被称为哲学-科学,既进行概念分析,又试图建立对世界的整体解释,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经验对常识的反思上。工业革命以来,以实验而非经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逐渐接过了建立世界整体解释的任务,哲学似乎只能局限于对常...
評分遵师命来读。 此前也听国盛老师提过,这几乎成为科学史专业学生的入门书(这当然是美言,论科学史的入门他的《什么是科学》也许更合适,而本书更关心科学“哲学”)。这话并非不当,整本书确实涉及到了相当大篇幅的科学史内容。但和《什么是科学》比起来,它更像是一本基于科学...
評分《哲学·科学·常识》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把全书的三个关键词并列。书内容本身也很难说有某个可以提纲挈领的take-away argument。在和同事、读者、外国版权商谈论它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自从《哲学·科学·常识》初版以来,很多受到其思想的公共价值感召的人,如同...
這本書買不到實體版,斷斷續續在Kindle上看的(跨度長達1年多…)。最近終於看完,覺得是非常好的一本書,尤其在哲學與科學的曆史淵源和現實關係上講得非常清晰而有深刻的洞見。【我會把本書列在反思政教育洗腦必讀書之列】我還是很想擁有此書的實體版,再看一遍。嚮大傢嚴重推薦!
评分條條大路通羅馬……陳老師有意獨闢蹊徑
评分: N02/7246
评分之前讀瞭一半,這幾天又重頭開始完整的讀完瞭。雖然陳嘉映用的是比較輕鬆的錶述方式,還常常穿插些很生動的例子,像在課堂上講述一樣,但這不是一本無門檻的“科普”,中間部分節奏還是有些快的,如果完全不瞭解西方哲學,很容易跟不上。但有一定基礎去看會很有啓發,對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反思很中肯,對科學在思想領域的邊界也做瞭比較好的澄清。 不過有些部分內容明顯有重復,好奇是陳原稿的問題還是編輯的問題,最近這書齣瞭新版,不知道有沒有把重復的地方刪掉。
评分太精彩瞭!前麵的大部分篇章都似乎在談論科學哲學(自然也有很多我讀不明白的地方),但最後一章對“哲學”的理解在長長的“科學”鋪墊後得到瞭巨大的升華,感覺太爽瞭!陳嘉映絕對是當代黨國最好的哲學教授(我覺得不需要“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