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这本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极其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其实颇为陌生的主题: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为何需要建筑?为何某种美的建筑会令你愉悦?为何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又会改变?建筑与人的幸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德波顿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足以颠覆你日常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阿兰•德波顿似乎轻巧地承载着伟大启蒙主义者们的基本优点:不温不火、循循善诱、触类旁通、雄辩滔滔。作为一位文化界的杂食动物,他这一次终于将目光瞄准了建筑。这的确是一本外行人写给外行人看的建筑书。然而,它却足以令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建筑师为之汗颜。至于为什么...
评分我们家搬到现如今住的房子的时候,买了一整套家具,包括一套皮沙发。 用了差不多10年了,还很干净,除了其本身的特质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冬天和夏天的皮沙发令人难受,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是窑洞的另一个极端。妈妈又发现了现在的流行趋势,那就是布沙发,她...
评分建筑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关于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美的?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几千年。关于美这个模糊的词本身,人们就已经够迷糊的了。从ikea的走廊,追溯到古希腊的议院。只有不停的争论,人们妥协不是因为被另一方说服,而是出于其他。 作者发现,人们在被问及什么样的建筑美时...
评分用德波顿的理论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住所的建筑风格、居家装潢、甚至衣着品味来摸索他性格中潜藏的不为人知的部分。我们内心缺失什么才会追求什么,比如过惯了奢华糜烂的日子,会对那些粗糙生活中的简朴的美产生异样的神往感受。他举的例子如法国路易十六的玛格丽特王后,...
评分最近买了一套英伦作家阿兰•德波顿的作品,首先打开的,即是这本《幸福的建筑》。 应该是与德波顿哲学的教育背景有关,所以论起建筑来也是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感知,而少了很多术语的陈述,比一般的建筑史类书籍阅读起来要轻松很多。 建筑是什么? 她的存在昭示了什么?...
我们看见一幢建筑很美,我们只是喜欢建筑带来的生活方式,想像着建筑里的人过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评分……十分无感……除了记住线条的柔和带给大众情绪上的不同感受外,其他都没撒印象。。
评分德波顿会把大量的哲学道理埋在一堆图片和生活事例的列举当中。建筑原本是与我以及我的生活保持着为“承认”的关系。当我学会观察生活(不单纯地乐观主义或者悲观主义)时,我才学会了欣赏建筑的美感。而,制作的逻辑产生后,科学的工程师们化身为建筑师,美降低为建筑的功能,实用上升为确定性和存在时,这个原本呈现“生活的可能性面貌”的建筑就开始时移世易地改变了它的意义。当然,也并不是不好,当代有当代的精神面貌。随处可见(尼采)价值丧失仲裁者后,韦伯理性化社会的那个问题。
评分波顿才思不俗,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附带把为此书做的演讲听了一遍。
评分2008.9.19~9.21 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