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这本书不是教科书式的西方建筑史,也不是一本建筑的鉴赏手册或装潢指南。这本德波顿积数年之功著成的最新作品从一个极其独特的角度,审视了一个我们看似熟悉、其实颇为陌生的主题:物质的建筑与我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为何需要建筑?为何某种美的建筑会令你愉悦?为何这种对于建筑美的认识又会改变?建筑与人的幸福之间到底有何关联?德波顿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足以颠覆你日常的那些有关建筑的陈词滥调,会促使你从根本上改变对建筑、进而对人生和幸福的既定态度与追求。
如果按照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的说法,一幢理想的现代中国建筑的品质可以比之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令人倾慕的中国人的品质,我估计在普罗大众中间很难找寻到一种所谓“幸福的建筑”的看法。中国大地上正在上映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于建筑、住房和房价的战争。放眼现在的世界...
评分实在不能容忍我喜欢的作者被这么糟蹋!——翻开"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中文版(译作《幸福的建筑》)任何一页,都能找到错字、挑出语病或是发现逻辑混乱,更别提译得乱七八糟的建筑专业术语了。 冯先生,你搞清楚!翻译可不是说说口水话就能混过去的!你自己都知道作者...
评分用德波顿的理论来说,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住所的建筑风格、居家装潢、甚至衣着品味来摸索他性格中潜藏的不为人知的部分。我们内心缺失什么才会追求什么,比如过惯了奢华糜烂的日子,会对那些粗糙生活中的简朴的美产生异样的神往感受。他举的例子如法国路易十六的玛格丽特王后,...
评分(一)变化 我们家的第一台收音机用了15年。第一台电视机用了差不多10年。 我记得买第一台彩电的时候,妈妈说,这辈子看这个都够了。那时,是1982年。家里一下拿900元出来投资娱乐,在我们想象中,简直是壮举。 我还记得买第一台冰箱,和第一台洗衣机的时候,妈妈也说过...
评分生活在专业分工的世界里,很容易失去对整体世界的兴趣。一切都被切分好了,科学的归科学,艺术的归艺术,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我们很少踏出熟悉的领地,做会计的,只要专心做会计就可以,搞销售的,自然没有责任了解艺术。 虽然生活可以简化到生存,赚钱,消费,完成...
外行人想太多
评分????????知道分子。。
评分原作我给两星,翻译给负五星。
评分原作我给两星,翻译给负五星。
评分波顿才思不俗,非常喜欢他的作品,附带把为此书做的演讲听了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