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上册)

古拉格群岛(上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群众出版社
作者:[俄]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出品人:
页数:636
译者:田大畏等
出版时间:1982-12-01
价格:2.90¥2.95¥2.9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现代外国政治学术著作选译
图书标签:
  • 索尔仁尼琴
  • 苏联
  • 古拉格群岛
  • 历史
  • 反乌托邦
  • 俄罗斯文学
  • 外国文学
  • 小说
  • 古拉格群岛
  • 政治历史
  • 苏联
  • 极权主义
  • 囚禁
  • 人性
  • 冷战
  • 文学作品
  • 回忆录
  • 苦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 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在随意浏览网页的时候,在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消息当中,有一条不太显眼的标题:89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仁尼琴逝世。2008年8月3日,是这个大胡子老人在人间最后的日子。从照片上看,索尔仁尼琴消瘦,留了一部先知式的胡须,和我的想象类似。 他的《古拉格群岛》仍然躺在我...  

评分

今年夏,索尔仁尼琴去世前的一些日子里,我碰巧在读索尔仁尼琴。这些书在我书架上站了许多年头了,当初还年轻,满脑子是现代派,唯美主义,还有实用主义的势利,总是被传说的印象所阻,以为这是个粗糙的作家,艺术上无甚可习,它们便在书架上冷着。今年放任自己随心读一些书,...  

评分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像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

评分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很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他眼看着这些人为了他而淹死在庸碌生活的泥沼中,而且还像癞蛤蟆那样,不时从泥沼中露出头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

评分

是不是还可以怒吼 在无话可说的时候 是不是可以挥起血肉的拳头 砸向钳嘴的刀斧手 是不是可以高举着残缺的双臂 代替被烹黑的舌头 用乱发缠向他们的颈子 用断骨的锋茬死斗 捍卫言语的权利 捍卫最后的自由 等候 等一个不会开放的出口 等候 在污水管深处想念 腥红伤痕下潮湿的星...  

用户评价

评分

俄国的国家概念完全是以征服者的姿态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独裁者与国家为了完成自己的计划与目的,对完全被动的社会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态度不断鞭策,继而形成了人类史上最集权最野蛮的专制主义

评分

可以当小说看。。史实上面老感觉有点水分。。但是。。就是要打五分就是要打五分。。。

评分

这个时代的羞耻在于忘记,忘记不只是背叛,而是种下返场的种子,多少次重演,从没有人如此犀利直白地戳中要害,那是前苏宣部的耻辱,却是俄罗斯民族的幸福。真因为有了那些对于苦难的追溯,才有了人性赤裸的表露,让后人更清醒地人性的卑劣之处。政治异化,有时不过是托辞。暴力寻租,在很多场合都有,

评分

超常密集的死亡和流放 令人不适 不寒而栗

评分

亦苏联,亦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