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AH ARENDT was born in Hanover, Germany, in 1906, fled to Paris in 1933, and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She was the editorial director of Schocken Books from 1946 to 1948. She taught at Berkeley, Princet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Among her other books are The Human Condition, On Revolution, and The Life of the Mind. She died in 1975.
Tracing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revolutions since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examples, Arendt predicts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and the crucial role such combustive movements will play in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论革命》(On Revolution,1963)是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1963年写的一本书。阿伦特比较了十八世纪的两次主要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 在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出版十二年后,仍然是基于对她认为失败了的法国大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总结,她乐观地将注意力转向美国本...
評分【按语:在《论革命》中,阿伦特藉着分析法美革命传统申明了自己的共和主义政治理解,其思想框架完全为《人的境况》所界定。《论革命》在政治自由与幸福之间的严格划界、过强的共和主义色彩或许意味着某种僵化;引用的海德格尔式的“开端”概念欠缺形而上学的澄清,也未能辩护...
評分 評分 評分论革命 汉娜·阿伦特,陈周旺 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2月版。 在政治上,这种新的、典型的现代哲学的谬误,就相对简单了。它在于不是根据行动者和当局者,而是从袖手旁观的局外人立场出发来描述和理解整个人类行动的领域。但是这种谬误由于其内在的一些真理性而相对难以觉察。...
讀過後會感覺之前被欺騙瞭二十年的少數幾本書之一
评分【我發現近兩年受實證主義毒害我好像越來越讀不懂這類書瞭,誰說隻有文學需要年輕有精力去消耗呀
评分【我發現近兩年受實證主義毒害我好像越來越讀不懂這類書瞭,誰說隻有文學需要年輕有精力去消耗呀
评分以美法革命對照為主綫,金句層現迭齣,然阿氏整體思路若無【人的境況】等前期閱讀為鋪墊仍難準確把握。【中譯對讀,陳氏翻譯在此類著作中絕對為上乘,可惜最後一段之誤譯,幾乎顛覆前文所積之好感】
评分條理明晰,字字珠璣,這冷靜的康德式推斷需要多大勇氣纔在當年寫得齣來。一些斷言有可以反駁的空間,但絕不影響這位老太太的思想深度。去年的黃馬甲、HK、19版《小醜》上映,到今天的post-colonial studies被尊為新時髦;阿倫特告訴我們,慢一點,以史為鏡,三思而後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