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烺光(Francis L.K.Hsu)简介
心理人类学开创者之一,美国人类学会会长(一九七八~一九七八)。 一九○九年出生於东北,一九三三年自上海沪江大学社会系毕业,一九四一年获英国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曾任职於北京协和医院、任教於国立云南大学(一九四一~一九四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康乃尔大学(一九四五~一九四七)、西北大学(一九四七~一九七九)。退休後转任旧金山大学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并参与旧金山州立大学及夏威夷大学研究工作。1999年12月15日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0 岁。 许氏一生游历甚广,著述丰富,目前台湾出版《许烺光著作集》(10卷)。(详细情况请浏览 http://francishsu.sinica.edu.tw/jxsp.htm)
许烺光在《宗族、种姓、俱乐部》中说:中国人是以情境为中心处世的。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始终是要有一个依靠的,这种依靠就是宗族。在过去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只有作为一个宗族的成员才可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身份,经济上的、政治上的利益,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三种处在不同社会关系,文化理想,个人欲望中的人所遵循的生活方式基本准则的外部表现形态。亲族连带,等级连带,契约连带。第一次知道还有亚种姓这一说。对霍曼斯的人类集团理论批判得没什么说服力。怎么觉得前两种连带快变成进化残余了(永远在研究残余的苦逼学科)。
评分-20160131/20181101-20181105好方法,比较,假说,重构,验证,推论,贯穿始终,可以讲一书知三国了。对集团维度上的竞争优势表述不够,缺乏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的经验,也算可以理解吧。翻译一般。
评分从研究的视角和年代来看,非常棒。关于家庭内部不同角色间的关系也做了较透彻的分析。值得细读。不过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没有展开讲。四颗星。
评分过于扎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制度探究,方法实践挺有意思,不同形式的田野加文献补充,形成一种很可信的拼图;仅仅是在一个对称性的角度上来看三种文化模式的篇幅安排不够完美,也许是Hsu默认其中美文化身份的前提下,又对具体研究过程考量,把种姓分析放在比较显著的位置上,让另外两者主要成为无处不在的对照;那个年代的人类学真是牛批:充满横贯和对比的想象力,绝非几个半路出家、妄言理工入社的门外汉可以比拟的
评分#那年代的人类学真是不堪入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