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纳穆诺,Miguel de Unamuno (1864~1936) ,西班牙作家、哲学家。生于毕尔巴鄂,卒于萨拉曼卡。是“九八年一代”的代表作家,20世纪西班牙文学重要人物之一。曾在马德里中央大学修习文学、哲学,1891年任萨拉曼卡大学希腊语和文学教授,1891年任校长。1924年因反对普里莫·德·里维拉的独裁统治被放逐,后侨居法国。1930年西班牙独裁政府垮台后才回国。曾任立宪议会议员、全国教育理事会主席。
由于对当时西班牙现实极度不满,曾主张“欧化”,否定西班牙的一切;后又主张探索西班牙的灵魂,肯定西班牙的一切,思想中充满矛盾,无论国王、独裁者或共和国,无论法西斯主义或马克思主义,都加以抨击。他有一篇杂文,题为《既反对这个,也反对那个》(1924),是他的自我写照。他的作品较多,所写的随笔和散文尤为人所称道。代表作有《堂吉诃德和桑丘的生活》(1905)、《对生活的悲戚感情》(1913),前者认为《堂吉诃德》写了“人的灵魂”,批评塞万提斯不应对堂吉诃德加以嘲笑;后者指出生活的悲戚感情来自良心和理性之间的永恒的矛盾。历史小说《战争中的和平》(1897)描写西班牙王位战争期间毕尔巴鄂城被围的情景。雾(1914)是后期小说中最佳之作,写主人公因恋爱受到挫折而自尽,流露了作者内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没有经历或多或少的苦难,我们又如何知道我们的存在?除了受难而外,我们又如何能转向自己而获取到深思的意识呢?
我们享乐的时刻,我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我们的存在;这时候,我们变成为另外的一个人,一个陌生的存在体,我们隔离了自己。惟有藉着受难,我们再一度成为自己的中心,我们再回到自己。
这本书是乌纳穆诺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该书中探析了科学与信仰、理性与情感、逻辑与人生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乌纳穆诺认为只有通过炽热狂烈的、不顾一切的献身行动,人才能得以击破与生俱来的矛盾和绝望。 “宁静不属于我们,当我们还不曾全然付诸行动面临生命的各项困境...
评分自己报名的“豆瓣鉴书团”,含着泪也要读完。这本《生命的悲剧意识》真的很难读…… 首先,乌纳穆诺的思想颠覆了惯常认知。我们总把中世纪欧洲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长达千年的教会统治下,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而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的出现,通常被视作文明...
评分自己报名的“豆瓣鉴书团”,含着泪也要读完。这本《生命的悲剧意识》真的很难读…… 首先,乌纳穆诺的思想颠覆了惯常认知。我们总把中世纪欧洲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长达千年的教会统治下,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而资本主义、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的出现,通常被视作文明...
可能正經俠老師會喜歡,因為生命的悲劇意識來自對不朽的渴望。我看不來。
评分康德秉承启蒙理性的信念,对发端于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及其所伴生的社会变革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意欲将宗教建基于道德,而不是将道德建基于宗教,这是其完成近代主体性转变在认知论之外的实践论上的一次“哥白尼式的革命”。乌纳穆诺受康德思想洗礼,但在其所处的时代古典自由主义理想已经被背离,基于占有性个体主义的的自由主义弊端群起危机四伏。乌纳穆诺在新教理论之外重新从天主教的信仰中去矫正理性主义的偏枯,高扬“非占有性个人主义”道德价值的意义,其伟大之处正在于此。
评分慷慨有余?不如读《迷雾》,或陈实译《不安之书》。
评分可能正經俠老師會喜歡,因為生命的悲劇意識來自對不朽的渴望。我看不來。
评分也许原著会好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