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Foe)是作傢庫切的第五部小說。這部小說是比較典型的後現代作品,與英國傳統經典小說《魯賓遜飄流記》有很強的互文性。可以說《福》是對《魯濱遜漂流記》的大膽反撥與顛覆。對《福》的解讀有不同的版本,一些人認為《福》是“南非狀況”的寓言,也有學者從女權主義角度對其進行解讀。
《福》以蘇珊作為個體對事件的親身經曆,一種小曆史去反撥那個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宏大曆史。在對大曆史的反撥方麵,該書做齣瞭極有價值的探索。這種探索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曆史本身的多麵性和復雜性,同時也展現一條解構曆史的路徑。
J.M.庫切(J.M.Coetzee 1940-),1940年生於南非開普敦,荷蘭裔移民後代。成長於南非種族隔離政策逐漸成形並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離開南非赴倫敦,從事電腦軟件設計。1965年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畢業後在紐約州立大學做教授。1971年迴到南非,在開普敦大學英文係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現係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並在該校執教。小說《等待野蠻人》(1980)一齣版,即摘取費柏紀念奬、布萊剋紀念奬,為庫切贏得瞭國際聲譽。《邁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齣版當年就贏得英語文學界最高榮譽——英國布剋奬。《恥》1999年再度獲布剋奬,使庫切成為唯一的一位兩次獲該奬項的作傢。1994年齣版的《彼得堡的大師》獲得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奬。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傳體小說,披露他生活中不為人所知的一麵。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幽暗之地》(1974)、《內陸深處》(1977)、《福》(1986)、《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慢人》(2005)等。庫切的每一部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意義多元。他是英語文學中獲奬最多的作傢之一,除瞭以上提到的奬項,還獲得過法國費米那奬、普利策奬、2000年英聯邦作傢奬等。2003年庫切榮膺諾貝爾文學奬。
1 我,丹尼尔.迪福。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一个专听别人的忏悔却守口如瓶的牧师。由于我身上的这一品性,很多有故事的人,甚至会穿越整个英伦半岛来到我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我面前卸下了那些压着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的包袱,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他们并不关...
評分1 我,丹尼尔.迪福。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一个专听别人的忏悔却守口如瓶的牧师。由于我身上的这一品性,很多有故事的人,甚至会穿越整个英伦半岛来到我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我面前卸下了那些压着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的包袱,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他们并不关...
評分 評分一个符合现代审美的偷生者 在库切那儿,不存在刻意地虚构,一切只是按照他的方式和理解去“还原”。在《福》中,主人公作为叙事者是一名女性(要知道,女性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18世纪英国标榜成功男人的小说中所没有的),库切在书中用主人公“苏珊•巴顿”的话解释了...
評分1 我,丹尼尔.迪福。我就是你们要找的那个人。一个专听别人的忏悔却守口如瓶的牧师。由于我身上的这一品性,很多有故事的人,甚至会穿越整个英伦半岛来到我面前,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在我面前卸下了那些压着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的包袱,带着心满意足的表情离开了。他们并不关...
剋魯索搬石頭是為瞭消磨難以忍受的時間,而“我”在福的房間中寫作同樣也是如此,“你可以將每個記號當做石頭,將紙張看做小島。”
评分另類解讀魯濱遜。
评分2009年6月
评分庫切的第五本小說,結構很好,最後一章非常好
评分沒太看懂,情節類似荒島餘生那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