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一九零三年出生于基辅的一个乌克兰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她移居巴黎,凭借其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一九二九年)迎来了文学上的成功,紧接着,她又创作了小说《舞会》(一九三零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摩万的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她十三岁的长女德尼斯带着一口箱子东躲西藏,箱子装着承载着痛苦的圣物:母亲的遗稿——直至今天才出版的《法兰西组曲》。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最为鲜明的作品描述的都是犹太人和俄国人的世界。在《狗与狼》里,她描绘了早期的商人联合会里的资产阶级生活,这些商人享有在基辅居住的权利,而根据尼古拉一世颁布的条令,从原则上来说,这个城市不允许犹太人居住。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并不否定东欧的犹太文明,她的祖父母(雅各夫·马尔居里斯和贝拉·丘吉德洛维奇)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文明,尽管家族有了钱之后,他们远离了它。但是,在伊莱娜的眼里,对于金钱的操纵,积聚由金钱堆砌起来财产都是不名誉的行为,虽然在她的少年时代,包括她成年以后,过的都是大资产阶级的生活。
在描绘犹太人社会地位的上升时,伊莱娜拾起了所有反犹主义的偏见,将那个时代为犹太人所勾勒的种种偏见性的描述按在他们身上。犹太人的一幅幅画像就这样从她的笔下冒了出来,用的都是最残忍、最讽刺的语汇,而她则带着一种心醉神迷的恐惧欣赏着,尽管她承认自己与他们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一点,正是她日后遭受一系列悲剧事件的根由。
《狗与狼》购买后一直列在待读书目中,反而是被一个过来串门的朋友抢了先,借去看了。很快就还了回来。我好奇地问了句,看完了?她只说,一般的爱情小说嘛。 这反倒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这一部“非一般的爱情小说”到底如何。 我是个凡人,自然也会被个中讴歌爱情的...
评分小小少女亚达初次看见身穿乳白色柞丝衣衫的男孩哈里从华贵的马车上走下来时,心里像划过了一道闪电。我不知道一个还未年满十岁的女孩以为的爱情是什么模样,但我看到了这次一见钟情让她第一次注意到天空绚丽的颜色,让她画下一幅又一幅留在心中的那个面孔的画像,让那个名字一...
评分亚达从小对哈里可谓是一见钟情,但她身为下等人,可能永远也没有机会得到哈里的爱,因为他是那么高高在上。今天之前看了一篇文章叫:怎样才能和年薪50万以上的人交朋友!最后的结论是与其费尽心思,倒不如丰富自己。亚达并没有一直活在幻想之中,她虽然无力抗争,但是却默默努...
评分犹太姑娘亚达从小暗恋着犹太男孩哈里。却因个性与社会的鸿沟而无结果,多年后两人在巴黎重逢,乡愁成了联系他们的纽带。相互的激赏与共同的志趣使两人冲破婚姻的藩篱。走到一起。然而,祸从天降,为了挽救心上人的名誉,亚达远走他乡。孤身在千里之外生下并抚育哈里的血脉。 ...
评分七分,向下取整,11.4万字,看了五个半小时。最近看了很多写犹太人的小说,这本是着眼点比较小而平民化的,更细的刻画了犹太人的性格。 我非常不喜欢女主角亚达和哈利,这对被命运玩弄的鸳鸯,在看他们扯来扯去的故事时,已经感受得到悲剧的存在,而我已经开始呼唤悲剧了。在自...
能一口气读完的小说。
评分吸引力建立在有共同基础的差异上
评分狗与狼四星欠一点,它具有内米一贯的优点,好读,句子流畅,叙事和节奏把握的刚好,心理描写细腻。童年的描写极好,然后是屠杀的第一次冲突,可惜后半本几乎就是二流言情小说,这样的犹太人背景,似乎在她日后的创作中都被隐去了。内米有狼性。
评分吸引力建立在有共同基础的差异上
评分想要收集她所有的书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