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他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1860年9月21日病逝。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自此他的理论开始越来越受重视,1860年9月他病逝,像是一个超前的智者,叔本华的孤独到人生的最后才被瞩目,叔本华对自己说:“记住,你是一个天才,天才必然超越时代,不被人理解,你不属于这个时代。你的书是为后人写的。所以天才必将独守寂寞。你千万不能为了某些东西,而放弃这些你要坚持的东西! ”
叔本华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柏拉图的观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及厌世观四者的融合。其中讨论的话题众多,内容朴素深刻,十九世纪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尤其是尼采,对叔本华的理论一直情有独钟。更有好事者认为,尼采某种程度上是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虽然二者哲学的最终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唯意志论的大哲人,都认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同时,叔本华的生存空虚学说也奠定了其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 收集于本书的这些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在这里对这些精选出来的文字再喋喋不休的谈论未免显得有些妄自菲薄,我们所能做的惟有用心来读它。
阅读了他的作品之后,关于幸福论,开始重新对我一个人的人生产生思考。我欣赏他的思想,到目前为止,他的理论如同金刚经一样充满了人生的智慧,让我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痛苦和无聊的论述。人生如钟摆,总在痛苦和无聊中左右徘徊。而我,可...
评分在我过去的这二十三年中,目前这段时间,是最痛苦的。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曾经确切的信念动摇起来。不过现在,除了面前的这本书,我什么也不想说。 以前对尼采了解一些,不过对于尼采的东西,虽然欣赏,但并不赞同。昨天偶尔在书店看到叔本华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
评分哲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在学术界似乎被封王,我在文新院读研时,院长对我们说哲学是所有学科之首,其次是文学。而在世俗世界,哲学又似乎被踩在脚底,诸如“搞哲学的人都是神经病”的论调层出不穷。 我是这么想的,哲学是一种“术”,而人生在世遇见的各种事都需要运用“技...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禁欲的书。 看完此书,再看看摆满书店的成功学,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大叔的话】 1. 欲望是一切哲学不证自明的真理。 2.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 我的哲学令人不快,因为我说出了真理。人,就应该这样自信! 4. 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
评分一、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普通人的命运根本差别在于三项,他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呈现出的样子,人们对他的看法。第一项是最重要的,后两项只是人为的划分。 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87年的版本就概括的那么好了 新版本会更好
评分前半部分仿佛自己一直与叔本华对骂,不满自己在他的评价体系里为庸碌之辈,后半部分开始觉得你说得真对!要放在今天叔本华绝对是能把人怼到无地自容的那种人。
评分张尚德译本。人生是痛苦的。要么痛苦,要么厌倦。不用在意蠢虫的诋毁和蔑视,一切源于嫉恨。对嫉妒者而言,你的存在就是敌人,你们永远无法成为朋友。歌德说,对你的敌人抱怨是无用的,因为如果你的存在对敌人成为一种责难,敌人是不能成为你的朋友的。
评分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少。
评分完全没有提供我想要的东西,完全是重复的灌输,没有体系,没有章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