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1788年2月22日生。被稱為“悲觀主義哲學傢”。他是黑格爾絕對唯心主義的反對者、新的“生命”哲學的先驅者;他是唯意誌論哲學的創始人,他拋棄瞭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辯傳統,力圖從非理性方麵來尋求新的齣路,提齣瞭生存意誌論。對人間的苦難甚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觀帶有強烈的悲觀主義傾嚮。緻力於哲學傢柏拉圖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衊視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他的一生並不得誌,在去世前幾年獲得聲譽以前,一直過著隱居生活。1860年9月21日病逝。主要著作《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在這本書中他以“優雅的文體”,暫時撇開瞭唯意誌論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從世俗的角度探討瞭人生應遵循的原則。自此他的理論開始越來越受重視,1860年9月他病逝,像是一個超前的智者,叔本華的孤獨到人生的最後纔被矚目,叔本華對自己說:“記住,你是一個天纔,天纔必然超越時代,不被人理解,你不屬於這個時代。你的書是為後人寫的。所以天纔必將獨守寂寞。你韆萬不能為瞭某些東西,而放棄這些你要堅持的東西! ”
叔本華哲學思想被認為是柏拉圖的觀念論康德的認識論、吠陀的泛神論及厭世觀四者的融閤。其中討論的話題眾多,內容樸素深刻,十九世紀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從中汲取瞭營養,尤其是尼采,對叔本華的理論一直情有獨鍾。更有好事者認為,尼采某種程度上是繼承瞭叔本華的衣鉢,雖然二者哲學的最終結果不一樣,但都是唯意誌論的大哲人,都認為意誌纔是世界的本質。同時,叔本華的生存空虛學說也奠定瞭其悲觀主義哲學的基礎。 收集於本書的這些代錶性的論文隻占叔本華全部哲學著作的一小部分,在這裏對這些精選齣來的文字再喋喋不休的談論未免顯得有些妄自菲薄,我們所能做的惟有用心來讀它。
不可否认,叔本华的思想极具逻辑性,描述的语言优美且有说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家和民众喜爱,并用于指导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却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泼些冷水。 1,悲观主义。叔本华是极度悲观主义者,看他的论述多多少少会被他所影响。他认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
評分一、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普通人的命运根本差别在于三项,他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呈现出的样子,人们对他的看法。第一项是最重要的,后两项只是人为的划分。 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評分在东方,有一位多才多艺的长者(注意是zhǎng,不是cháng噢)。他原本可以什么都不说,自己闷声发大财。但是善良的他,看到我们这样热情啊,他老人家觉得一句话不说也不好。于是,他不仅送给我们每人一款叫“代代代”的手表,还教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经验。 在西方,也有这样一...
評分在我过去的这二十三年中,目前这段时间,是最痛苦的。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曾经确切的信念动摇起来。不过现在,除了面前的这本书,我什么也不想说。 以前对尼采了解一些,不过对于尼采的东西,虽然欣赏,但并不赞同。昨天偶尔在书店看到叔本华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
尋找靈魂:)。
评分老姐的書,很小的時候看過,當時覺得很晦澀,卻處處有些直達心靈深處的語句。有時間翻齣來再重新看看。
评分途中看的,經常走神,一定要買個降噪耳機!幸福的兩種敵人,痛苦和厭倦。需有同情和憐憫。人性中的野獸,使彆人痛苦,損人不利己,還不如動物。
评分相比韋先生的,我更欣賞尚德先生的翻譯本,精確與簡潔
评分一個人內在所具備的愈多,求之於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給自己的也愈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