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 格雷林 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哲学逻辑导论》(1982)、《驳怀疑论》(1986)、《贝克莱:中心论证》(1986)等书。担任《卫报》专栏作者多年,并为《观察家》、《经济学人》等刊物撰稿。
《维特根斯坦与哲学》由伦敦大学伯克贝学院哲学高级讲师、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特约研究员A. C. 格雷林撰写,力图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说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与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学者王炳文作序推荐。
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家极富思想独创性,其影响力远超出哲学本身的范围。本书力图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精华介绍给读者,说明其哲学观点的本质与影响,并对维特根斯坦在当代思想领域的持续影响给出新的评价。
通识教育的理念来源于古希腊 其目的在一开始就分为两个 一个是为了接下来的高贵哲人的培养打下基础 如同西欧和美国现在的做法 我们称之为“精英教育” 另一个则是培养最好的公民 这点全世界都做得很恶劣 一开始 人们就没有摆正态度 对于民众 艺术才是最重要滴 最能使得他们活...
评分 评分与其认为这是一部书,不如认为它是长篇论文,与现代潮流想反的小册子。是一本简明且深入地介绍和批判维特根斯坦的的小册子。第一次看到反维特根斯坦的文章---并且言之成理,没法不被打动。对维特根斯坦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只是出于礼貌,和不愿得罪众多的狂热信徒,语气有...
评分 评分本书作为介绍性书籍,虽然将结论落在了对“维特根斯坦”“去魅”上,但还是介绍了维前期和后期的思想转变及框架。 前期更像是泛函分析,抛弃了康德的范畴、物自体的瞻前顾后,直接假设实体和心灵的映射是不言而喻的,具有数学美感。 而后期则为解决过度简化后显而易见的矛盾,...
看得出作者有多艰辛地试图说明维特根斯坦的理论,不过还是不怎么读得懂~(*+﹏+*)~我只看出来这枚高富帅好无趣啊~
评分对维特根斯坦的兴趣来自于他对语言和逻辑的研究,以及他的《逻辑哲学论》里充斥的“不能说出来”“胡说”这种表达方式。然而这本书,刚开始还可以,阅读越觉得绕人,尤其讲到他的《哲学研究》,我完全不明白在干什么。我以为在离散数学里学过逻辑就可以理解,然而,太难读了太难读了,和《科学哲学》完全不是一个感觉,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导论而已,分析哲学令我畏惧。大概还是我水平不够。直接导致我连《维特根斯坦传》都不想读了。
评分了解一个人还应当了解他的反面评价,这是蒙克的那部传记里看不到的。
评分语言哲学和数理逻辑与心理暗示的关系,似乎是太诱人又错误的意识。这依然令我欲罢不能。
评分“然而他决不是20世纪哲学的中心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