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教育 教育史 民国 历史 回眸历史 中国 近现代史 自我管理
发表于2025-02-02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虽然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但从中仍然可以看见很多现在教育的影子,无用有用之学,专才与全才的矛盾,职业教育与理论教育,博士大学生下乡等等
评分一般般。
评分自我的教育是一场修行,而国民教育却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系统工程。 少的一星是因为作者,应该深挖几分,并能够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评分一般般。
评分充满知识分子精英的文人情怀,当段子瞅还成,学理性较弱
张兴龙,男,江苏连云港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兼职研究员、作家。主要研究文化学,已出版专著多部。
一切对民国教育的叙事,都应该注意“活着的民国教育”,即在教育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对当下教育的影响。《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正是通过展现蔡元培、马相伯、鲁迅等8位先生在教育上的亲身诠释、梳理中国现代教育在1912─1937年26年间的发展路程,追慕远风,透析当下。作者认为,唯有如此,我们对民国教育的追溯和探索,才能对时下饱受诟病的应试教育有所补益,我们的读史,才能真正达到“以见知隐、以往知来”的目的。
现今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学制是如何来的?是谁创办了第一所“育才”学校?新文化运动在教育方面的意义又是什么?女子争取平等教育又有着怎样艰辛的过程?……诸多问题,开卷即可解疑。
-----------------------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清华大学“终身校长”)
强国之道,不在强兵,而在强民。强民之道,唯在养成健全之个人。
──蒋梦麟(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民国时好多大学,好多教育家,好多大师,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两弹一星的院士、专家、数得出来的大师都是民国培养的,至少是民国培养的大师培养的。
──许纪霖(著名史学家)
怀念民国不是怀旧,而是一种寻找。当我们回望民国的时候,是要寻找一种可以依赖的资源,一种可以依赖的本土资源,因为从晚清到民国的半个世纪当中,我们的前人立下了一些规范,创造了一些可以让我们今天重新接上的传统。
──傅国涌(历史学者,独立撰稿人)
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必须关注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我看来,知识的真正确立与有效传播,必须借助教育才能完成。所以,关心中国未来的读书人,都应该关心教育问题。……必须承认,从晚清到民国,很多人是抱着“教育救国”的观念来从事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对他们来说,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更是理想。
──陈平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乱世犹闻读书声:1912—1937》,书写了民国前26年,风起云涌的教育革新与动荡史。作者将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一批风采各异,照亮了整个民国夜空的教育大家融入时代大幕之中,回味他们在混乱时局中的高标风骨、风流往事。该书将民...
评分担当与奉献 ——《乱世犹闻读书声》读后 彭忠富 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民国这样乱过。军阀混战就是常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糊口就是万幸,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留学生蜂拥而出,欧美、日本等地,都是他们热衷的地方。这...
评分有了孩子,关注教育的精力明显增多,在目前越来越重视早教的情况下,电视中每天都是“狂轰乱炸”的早教产品,育儿书籍也是层出不穷,没有定力的妈妈们估计可能要“迷茫+乱”了,只不过现在的乱与民国时期的乱世不同的,现在的乱世现世安稳的乱,和一位小学老师谈起来,她说问家...
评分担当与奉献 ——《乱世犹闻读书声》读后 彭忠富 近代以来,从来没有哪个时期像民国这样乱过。军阀混战就是常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糊口就是万幸,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之后,留学生蜂拥而出,欧美、日本等地,都是他们热衷的地方。这...
评分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近年来学界掀起了民国热。民国大师、民国文物、民国文章……,凡沾上民国的词,大都被帖上了民主、自由、学识的标签。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表面原因并不难解释——因为民国名人之多,成就之大,事实摆在那里。我最初看的是西南联大的一些资料和文章,深被西南...
乱世犹闻读书声:中国教育1912─1937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