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意识形态

美学意识形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简介】

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生于1943年,是当代西方文论界继雷蒙德•威廉斯之后英国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是与美国的詹姆逊、德国的哈贝马斯并称的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三巨头之一。毕业于剑桥大学,曾任威廉斯之邀,在剑桥作为他的助手,后转任牛津大学凯瑟琳学院沃顿英文和文学理论讲座教授。著有《批评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瓦尔特•本雅明,或革命的批评》、《文学理论引论》、《批评的作用:从观察家到后结构主义》等。

【译者简介】

王杰,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主编、国家社科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

付德根,男,1966年5月出生,副教授。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外文系,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工业大学文学艺术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现任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

麦永雄,男,1955年生,汉族,祖籍广东鹤山、广西桂林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带头人。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英] 特里·伊格尔顿
出品人:
页数:340
译者:王杰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1719744
丛书系列:新世界新思想译丛
图书标签:
  • 美学 
  • 伊格尔顿 
  • 文学理论 
  • 文化研究 
  • 西方文论 
  • 意识形态 
  • 特里·伊格尔顿 
  • 哲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对于西方现代思想而言,《美学意识形态》提供了一种美学史以及对美学概念的批判。开篇论述的对象为夏夫兹博里、休谟和伯克,尤其关注德国哲学传统,他对从黑格尔、马克思至本雅明、阿多诺、哈贝马斯的黑格尔学派以及从叔本华、克尔凯郭尔、尼采至海德格尔、福柯的反黑格尔学派尤为感兴趣。应该说,它是对西方现代哲学的一次考察,着重讨论了自启蒙运动以来至后现代主义期间美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伊格尔顿对这些问题的探究是杰出的、发人深省的,可与其书中所论述到的康德、席勒、叔本华、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尔、卢卡奇、阿多诺、哈贝马斯等人比肩。

在伊格尔顿多本论述文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作品中,本书视角独到,以思想明确和立场清晰而独具一格,是学术论述的典范。综观其研究范围、道德及政治立场,本书可称得上是特里•伊格尔顿的代表性著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1. 为什么说“美学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 肉体这个术语主要来自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理论中,福柯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中就讨论了监狱与惩罚这种关于肉体的政治技术学。在伊格尔顿看来,对肉体的重要性的重新发现已经成为新近的激进思想所取得的最宝贵的成...  

评分

1. 为什么说“美学是作为有关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 肉体这个术语主要来自于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理论中,福柯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中就讨论了监狱与惩罚这种关于肉体的政治技术学。在伊格尔顿看来,对肉体的重要性的重新发现已经成为新近的激进思想所取得的最宝贵的成...  

评分

一、关于这个注脚 【在此意义上,安东尼·葛兰西是正确的,他在《狱中笔记》中写下了一段引人注目的预言:“可以断言,弗洛伊德是最后一位空想家,德曼也是一位‘空想家’。”】——《审美意识形态》,导言P11. 看到这里,我顿住了,这也是我悲剧的开始:前面一直在讨论Paul d...  

评分

一、关于这个注脚 【在此意义上,安东尼·葛兰西是正确的,他在《狱中笔记》中写下了一段引人注目的预言:“可以断言,弗洛伊德是最后一位空想家,德曼也是一位‘空想家’。”】——《审美意识形态》,导言P11. 看到这里,我顿住了,这也是我悲剧的开始:前面一直在讨论Paul d...  

用户评价

评分

美学之所以有必要,于我无非是想记住与捍卫所经历的美好的东西

评分

康德是个感伤的老太监。黑格尔懂得观照自身的快乐,从主观主义的傲慢和陌生化的痛苦中解救了主体。

评分

美学之所以有必要,于我无非是想记住与捍卫所经历的美好的东西

评分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伊从美学学科的建立开始说起,美学是作为身体/感觉对于理性的反抗而产生的,实际上是当时专制理性统治对感性需要的重视,是理性向感性的殖民化,也就显示了美学的矛盾性。 美学的产生起源于当时的统治阶级需要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工具维护社会关系,于是民族式的风俗、感觉、审美悄悄联系主体的统一,另一方面这也预示了霍克海默所说的‘内在的压抑’。 从某种角度来看,美学等于意识形态。 自康德后面的一串美学家的思想不只涉及美学,更多的是主客体、理感性这样的哲学术语。 哲学基础不牢的我只能说一句:哲学的,太过哲学的。

评分

看懂是不可能的了。什么时候能看懂才是个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