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年轻时期师从苏格拉底,后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并试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承前启后,一生著述颇丰,尤其擅长以对话形式的辩论体写作,作品思想内容包括罗万象、博大精深。
柏拉图所写的对话全部有四十篇左右,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主要是政治,伦理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般哲学上的问题。美学的问题是作为这许多问题的一部分零星地附带地出现于大部分对话中的。专门谈美学问题的只有他早年写作的《大希庇阿斯》一篇,此外涉及美学问题较多的有《伊安》、《高吉阿斯》、《普罗塔哥拉斯》、《会饮》、《理想国》、《斐利布斯》、《斐德诺》、《法律》诸篇。本书是一本柏拉图美学问题发言的合集,以供读者能够方便体会柏拉图的美学思想。
一 题解 1 伊安篇 对话主题:诗歌的创作是凭专门技艺知识还是凭灵感? 结论:艺术既不靠某一种专门知识,也就不能给予人某一种专门知识,诗歌创作仅凭灵感。 2 理想国(卷二至卷三) 对话主题:理想国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 结论:①教育是终生的事,各种课程应适合年龄与性...
评分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一年,柏拉图28岁,也是跟随苏格拉底的第八年。此后柏拉图离开雅典,与同门师兄继续老师的事业,同时游学他邦。12年后,柏拉图重返雅典,创办学园。《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都成于学园前期。这些对话,以苏格拉底之口说出。面对它们,...
评分 评分狗呀,这么正直高尚可爱迷信骄傲嘲讽逗趣也是没谁了。关键还是深受启发!
评分关于爱情的部分实在震撼
评分关于爱情的部分实在震撼
评分重读几篇
评分柏拉图其实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在伊安篇中谈创作灵感(由神附体而成,不只凭借技艺的知识),后又在理想国中强调“摹仿”(在古希腊“诗”为制作、创造之意,通于一切艺术,而艺术又包括了技艺及手工艺),可以说是后世两条大河的源头。但两者其实并不完全冲突,因为柏拉图的摹仿是有“创造”的因素在其中的(并非完全被动),虽然这种“创造”的取材还是要来源于现实世界。另一组矛盾在大希庇阿斯篇和会饮篇中对美与善关系的探讨: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认为美善不同一,美是善因。而在会饮篇中又认为美善同一,用以证明爱神并非是善的(因为爱情对象是美,所以还缺乏美,因此爱神未必美),这可能与柏拉图思想前后期的发展有关,早期的大希庇阿斯篇只是一种探讨,没有完成定义(但是用“双”和“一”进行反驳很精彩)而在会饮中已经确立了真善美统一的本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