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性讲演录》、《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挑剔文坛》、《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怎样写小说》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看作品的启发很大,特别是对语文教学方面的启迪很大。但是前面几章对于西方文论的批评自我感觉有些偏激。
评分后六章是精华,前面内容大都是驳论。此外,在校对上有几个错别字
评分孙老师新书,尽快买来看看~
评分案例分析还是有不错的可借鉴之处,但是总爱从上帝视角批判西方文学理论,也显出其不自量力和肤浅(这也是他多篇里提到的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评价)。孙绍振总有一种傲气与自负,学术能力固然不错,但常给人带来阅读的不适。另外,他是有多爱“错位”这个词?
评分毕业论文的灵感就来源于此,但是观点不被导师接受所以切掉了,等待历史验证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