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麦基定期在洛杉矶、纽约、伦敦和其他欧洲城市举办“故事结构”讲习班。他身为电影艺术博士及富布赖特奖学金得主,创作有无数的电视和电影剧本作品。
《故事》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专著,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麦基从基本概念入手——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这本书号称美国电影界编剧的《福音书》。我读了之后,发现西方人对『讲故事』这一行为的研究的确已经达到一个相当先进的地步,其理论已经相当系统化,形成一种专门针对观众心智的故事设计模式。而正是这种故事理论和设计模式,支撑了整个好莱坞的工业式运作,在漫长的历史中屡...
评分最早的一本《故事》,还是在上海的时候乌青送我的。前段时间,界面的朋友邀请我给麦基做个采访,于是把这本书又重读了一遍。跟两个小朋友说这事儿,他们非常兴奋,说是熟读麦基倒背如流,于是把他俩拉过来做采访主力。先是邮件采访,问题大都是远帆提的,麦基统一录视频回答问...
评分第一次想读《故事》这本书,是因为一本电影杂志上的文章,那是一篇对罗伯特.麦基的专访,其中自然提到了他这本代表性的著作,众所周知,麦基在美国举办了一个专门教人如何“讲故事”的讲习班,手下的学生中也不乏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阿甘正传》、《空军一号》、《回到未来》...
评分在读过十数本关于虚构文学的创意写作参考书籍之后,我终于可以宣布,未来的读者们只要买上其中的两本就足够了。甚至,对于时间紧迫的人,只要一本就足够了。对,仅一本足矣。 当然这些书还不是完全相同,其中异类如斯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完全是他一个人沾沾自喜的絮叨,...
评分许多观点竟然和我讲课时候的想法不谋而合~(@^_^@)~但这是人家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看法啦…… 1.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比如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都伴随着讲故事方式退步。(那么这回儿我们就处于3D技术成熟带来的电影叙事的固步自封阶段) 2.大师必须是精通经典形式,这是...
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本圣经,但是如果误以为它是制胜宝典,就会走入歧途。我觉得,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天赋仍然是第一位的,技术虽然极其重要,但并非决定因素。感受力,表达力,技术,是艺术创作的三要素。前两条都是天赋。完美的技术可以让一个平庸的人达到“不错”,但在顶尖的艺术创作中,前两条的重要性则无限放大。
评分“坚持每天笔耕,一行接一行,一页续一页,一刻接一刻……克服自己的恐惧。因为除想象和技巧之外,世界要求于你的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勇气,敢于直面拒绝、嘲笑和失败的勇气。只要你在这条对精美而又意义深长的故事的求索之路上走下去,刻意研究,大胆写作,那么,就像寓言的主角一样,你的舞蹈定会震惊世界。” 至此,全书完!
评分在文学社时读过,去年又读,标记近来所读数目,又看到了。说句实话,麦基算是个好的总结、提炼者,但书中匠气有余,才气不足,所以阅读快感缺乏。另外,关于剧本写作的书,大部分都类似,虽然偶尔会出现用不同名词描述统一事物的时候,但背后的意思是一样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电影作为工业产品,创造或说生产这一产品的人重要的是专业,然后在专业上做到极致,别无他法。
评分一年前看电子版,没看完。这次图书馆借得纸本,终于完结。1,要深入了解人物的背景。2,把人物一而再的放到两难的抉择中。
评分你若懂,那他说的就是废话,你若不懂,那他说的也是废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