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K特别节目的介绍:
“NHK特别节目”起始于1989年4月2日,从第一个节目《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聪的作曲家》24年间一共制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别节目”承继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针,即奉“亲身采访”“独家”“感动”为圭臬。大胆挖掘,不畏挑战,以图接近事实真相。而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没有不能上电视的话题”这一点。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离群索居者,不是魂灵就是野兽。——亚里士多德 老实说,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介绍,觉得挺有意思,有三万两千个可以挖掘的故事,可以探索的人生。但是通篇读下来,我觉得是NHK特别节目录制组的人观念狭隘了。 他们悲天悯人,认为无缘社会是个病灶。或许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人退休后...
评分曾经的我,想当一个不婚族,三十而立之年领养一个一岁左右的孤儿,将他抚养成人。 朋友推荐《无缘社会》,读过之后,这样的念头再也没有了。唯一的想法只是安安心心找个靠谱的把自己嫁了,生儿育女,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做好万全的打算。其实中国传统思想“养儿防老”不是没有道理...
评分社会的发展经常是有规律可循的,就是说并非完全不可预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时候走的只是某些发达国家过去的老路。同样为东亚国家,中国和日本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而日本又比我们发达,可以说日本今天的某些社会现象其实就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多关注一下也不为多。 本书...
评分“无缘社会”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
评分这两天晚上入睡前翻翻这本书,看完却入睡无门了。那些独居老人或者社会边缘人士的故事如沉重的石块压在我心上,他们默默无闻地死在自己的小公寓里,生平化作报纸上几行告示,尸首被埋葬在无人问津的无名者坟墓或是送到医学院供研究实验。这些事件让我恐慌,因为若行差踏错一步...
看了三分之一之后,觉得这就是我的国人的未来。日本NHK目下记录的不过三万多无名死者,对中国来说,这个数字将翻十倍或者百倍,因为人口众多。。。
评分看了三分之一之后,觉得这就是我的国人的未来。日本NHK目下记录的不过三万多无名死者,对中国来说,这个数字将翻十倍或者百倍,因为人口众多。。。
评分无缘社会的根源问题不是日趋老龄化的社会,也不是越来越多有了独立思想选择单身生活的年轻人,而是缺乏人情味儿的现实、冷漠的人际关系,金钱至上的价值体系不断地蔓延,决定了无论选择如何的生活模式,都避免不了的孤独。那就做好自己,面对必需面对的,也不需要惶恐于无法预知的未来。
评分对99.9%的黑暗感到绝望,却仍对0.1%的微亮报以希望,人类就是这样让人可笑、可悲而又可敬的生物吧。
评分断断续续用了好长时间才读完。文笔朴实,经过深入调查的案例联系着平和客观的分析,颇有诚意。同系列的书籍还有《老后破产》、《女性贫困》。同样深入剖析日本社会灰暗面的有《厌女》、《格差社会》、《过劳时代》等等。美国也一样有《扫地出门》、《我在底层的生活》……你看中国都没有诶,中国真的好强大啊,世界第一强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