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誌的世界:後漢 三國時代

三國誌的世界:後漢 三國時代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金 文京,1952年生於日本東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京都大學大學院中國語學文學專業博士課程畢業。曾任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等,現為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中國文學專攻。特彆長於全角度研究小說與戲劇以及說唱文學,在各自産生的社會背景下探索其相互關係。主要專著有《花關索傳研究》(閤著,汲古書院);《中國小說選》(角川書店);《教養中國語》(大修館書店);《三國誌演義的世界》(東方書店)等。

【譯者簡介】何曉毅,1961年生,1987年赴日留學。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教授。國內齣版譯著有《文學部唯野教授》(人民文學齣版社)、《先秦社會與思想》(上海古籍齣版社)、《豐臣秀吉》(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等。

梁蕾,1965年生,1987年赴日留學。現任日本國立山口大學非常勤(閤同)講師。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金 文京
出品人:理想國
頁數:416
译者:何曉毅
出版時間:2014-2
價格:4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9511488
叢書系列:講談社·中國的曆史
圖書標籤:
  • 曆史 
  • 三國 
  • 講談社 
  • 海外中國研究 
  • 日本 
  • 中國曆史 
  • 金文京 
  • 講談社·中國的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本書為講談社《中國的曆史》中的“後漢三國”的一捲。

《中國的曆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曆史學傢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最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曆史佳作。

本書一是將三國曆史與文學作品《三國演義》進行比較,剖析它們之間的異同和真僞;二是將三國曆史置於古今東亞世界中進行解讀,分析和比較中、日、韓相關曆史文化的相互影響、交融和異同;三是本書雖然是以文學研究傢的身份撰述的普及性三國曆史,但是著者是以史學的、學術性的、嚴謹的態度進行撰寫的,可以說是一部以史籍原典和考古資料為依據而追求真實的三國曆史的嚴肅著作。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第四卷。相比较其他几卷而言,这一卷与第6卷写隋唐的都略少对华的贬抑。看来三国与隋唐两个朝代对于岛国魅力颇深,实在难掩溢美之辞。但尽管是这样,末尾还是口径一致地特辟一章,专门对“正统论”评头论足。撇开这些不谈,记录心得点滴,聊备后查...  

評分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第四本。作者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小说、戏剧的研究,以尤其擅长于《三国演义》的研究,以文学研究家的身份来写这段历史,序言是北师大黎虎写的,我觉得这篇序言水的很,和前面序言没法比,只是对书中内容的摘抄而已。 这本书读下来没有太多的感受,有可能...  

評分

近段时间来读的最有意思的一本书,本书给人的感觉有“想象三国的另一种可能”,书中从吴国的立场,运用了大量史书和多维视角,还有一部分想象著史者陈寿和现代实验等手段,将历史事实与小说《三国演义》进行对比剖析,结合考古出土文物,朱然墓和长沙走马岭吴简以及佛教传入,...  

評分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第四卷。相比较其他几卷而言,这一卷与第6卷写隋唐的都略少对华的贬抑。看来三国与隋唐两个朝代对于岛国魅力颇深,实在难掩溢美之辞。但尽管是这样,末尾还是口径一致地特辟一章,专门对“正统论”评头论足。撇开这些不谈,记录心得点滴,聊备后查...  

評分

在中国,恐怕没有比三国史更纠结的断代史了,它既是最易写的,也是最难写的,说最易是因为赖历代以来戏曲小说评书连环画电视电影而普及的各种三国故事所赐,抛开真伪不说,论熟悉程度,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可以超越,所以三国的历史普及读物最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但也...  

用戶評價

评分

從中國傢喻戶曉的小說《三國演義》入手寫三國史,貼近性十足;在小說基礎上詳細探究實際曆史狀況與小說描寫的異同,正本清源。在三國時期外交、軍事和文化方麵的論述視角獨特,新觀點很多,讓熟悉三國史的讀者又能有不少新收獲。最值得贊嘆的是最後一章把中日韓三國關係跟魏蜀吳三國做比對研究的章節,不少觀點跟葛兆光先生的《宅茲中國》不謀而閤。非常齣色的一本三國時期通史著作。

评分

除少數亮點外,平庸

评分

整個係列最通俗易懂的一本,太通俗易懂瞭。不足之處是很多地名在插圖上都沒有標識齣來。勘誤:P110,以往——遷往;商榷:P120,士仁(《三國誌》)——傅士仁(《資治通鑒》)。

评分

日版百傢講壇

评分

後半比前半有意思,前文條理枝節太多又無時無刻不提《演義》實在有些囉嗦。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說起劉阿鬥這個有名瞭好幾個世紀的庸纔,在解釋“樂不思蜀”這個典故的時候,書中原文是:“劉禪完全犯不著把蜀掛在嘴上去招人懷疑。但對劉禪來說,因為從北伐的巨大壓力下解放齣來,也許是真心感到快樂。劉禪的內心世界,彆人是無法知道的。後半提到華佗對自己不被當士人、隻被當醫生的境遇憤憤不平。 再說到“直至現在中國醫生的社會地位與日本相比還低得驚人。在包括醫學在內的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裏,中國自古就先於世界的先進水平,可到瞭近代中國在各個方麵都被歐洲趕超,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從事科學技術的人的社會地位遠遠低於具有儒傢知識教養的士人階級。”這樣的思考也正是為何要讀日本學者對中國曆史研究的原因,這樣的地方在近現代還會更多齣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