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文集 第十一卷

余英时文集 第十一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英时
出品人:新民说
页数:328
译者:
出版时间:2014-3
价格:46.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51446
丛书系列:新民说·余英时文集
图书标签:
  • 余英时
  • 思想史
  • 论学会友
  • 海外中国研究
  • 政治哲学
  • 2014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藏书
  • 余英时
  • 文集
  • 思想
  • 历史
  • 文化
  • 学术
  • 中国
  • 近现代
  • 哲学
  • 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余英时文集》第十一卷《论学会友》为余英时先生的序文集,收录《〈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序》《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张充和诗书画选〉序》《重版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序》《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等文。余先生这些序文多为故友新朋的著述而作,或就原著旨趣加以伸引发挥,或从不同角度贡献研究心得,或向读者推介原著作者,皆敬慎为之,往往能把问题推广到更为深广精微的程度,展现深厚的材料功力和敏锐的思想锋芒,真正达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自由真诚交流的作序境界。

作者简介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现居美国。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等。

目录信息


原序一
原序二
《会友集——余英时序文集》自序
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序
金春峰《周官之成书及其反映的文化与时代新考》序
唐翼明《魏晋清谈》序
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增订本新序
何俊《南宋儒学建构》序
明清小说与民间文化——柳存仁《和风堂新文集》序
资本主义的新启示——黄仁宇《资本主义与廿一世纪》序
张朋园《郭廷以 费正清 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序
《论学谈诗二十年——胡适杨联陞往来书札》序
《俗文学丛刊》序
黄俊杰《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序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倪德卫《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中译本序
环绕着“李约瑟问题”的反思——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序
从“游于艺”到“心道合一”——《张充和诗书画选》序
重版汪精卫《双照楼诗词稿》序
《天禄论丛——北美华人东亚图书馆员文集》序
李建军《学术与政治——胡适的心路历程》序
未尽的才情——从《日记》看顾颉刚的内心世界编者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收录了余英时先生为他人所作的序与从《日记》研究顾颉刚生平所撰的《未尽的才情》。 抛开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不说,余老在学术上所精通的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从其文字里窥之一二的,可以说达到了古人所向往的“以通驭专”的境界。古人认为,所有学问...

评分

本书收录了余英时先生为他人所作的序与从《日记》研究顾颉刚生平所撰的《未尽的才情》。 抛开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不说,余老在学术上所精通的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从其文字里窥之一二的,可以说达到了古人所向往的“以通驭专”的境界。古人认为,所有学问...

评分

本书收录了余英时先生为他人所作的序与从《日记》研究顾颉刚生平所撰的《未尽的才情》。 抛开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不说,余老在学术上所精通的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从其文字里窥之一二的,可以说达到了古人所向往的“以通驭专”的境界。古人认为,所有学问...

评分

本书收录了余英时先生为他人所作的序与从《日记》研究顾颉刚生平所撰的《未尽的才情》。 抛开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不说,余老在学术上所精通的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从其文字里窥之一二的,可以说达到了古人所向往的“以通驭专”的境界。古人认为,所有学问...

评分

本书收录了余英时先生为他人所作的序与从《日记》研究顾颉刚生平所撰的《未尽的才情》。 抛开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不说,余老在学术上所精通的面不仅仅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方面是可以从其文字里窥之一二的,可以说达到了古人所向往的“以通驭专”的境界。古人认为,所有学问...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谢老舒赠书。对于《未尽的才情》中的省略号不能再赞了

评分

一部分文章选自《会友集》以序言为主,再加《未尽的才情》两部分组成。感觉余公最有心得的序文都已经单独成书了,且其也以此自夸,本书选的文章倒是看不出什么太高水准。关于作序传统的追溯挺有趣,其起源于魏晋,唐代基本奠定下来,但为并世学人著作写序是清代的新发展,其与清代乾嘉学术的兴盛有关,同时作者指出统治者对于非官方正统的“汉学”的容忍,主要源于理学在此一时期已徒有虚名,统治者自身对理学也失去了兴趣。作者对于汪精卫颇有同情理解,称其古典诗词水平为同时代第一流,其“叛变”乃是对“战则亡国”悲观态度的自然结果,其不仅是对日本的恐惧,也是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尽管以上论述都可以说是事实如此,但作者一惯的立场,很难让人不产生其他因素的联想,同情理解还是古典今情? @2019-03-03 21:49:41

评分

余先生的書都是用心之作~

评分

论学会友

评分

一部分文章选自《会友集》以序言为主,再加《未尽的才情》两部分组成。感觉余公最有心得的序文都已经单独成书了,且其也以此自夸,本书选的文章倒是看不出什么太高水准。关于作序传统的追溯挺有趣,其起源于魏晋,唐代基本奠定下来,但为并世学人著作写序是清代的新发展,其与清代乾嘉学术的兴盛有关,同时作者指出统治者对于非官方正统的“汉学”的容忍,主要源于理学在此一时期已徒有虚名,统治者自身对理学也失去了兴趣。作者对于汪精卫颇有同情理解,称其古典诗词水平为同时代第一流,其“叛变”乃是对“战则亡国”悲观态度的自然结果,其不仅是对日本的恐惧,也是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尽管以上论述都可以说是事实如此,但作者一惯的立场,很难让人不产生其他因素的联想,同情理解还是古典今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