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四个时段,从文学、批评、大众文化等三种形态出发,历时性地探讨了女性书写与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变迁。第一个时段是1920~1940年代,以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为核心研究对象,探讨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写作与中国革命的复杂互动关系;第二个时段是1940~1980年代,主要是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话语的反思,特别是其中的性别与阶级话语的关系问题;第三个时段是1990年代,探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热”现象中的作家作品与文化现象;第三个时段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大众文化文本,以文化研究的方法考察社会文化想象的性别修辞与女性问题的呈现方式。
贺桂梅,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青年学者,有著作多种出版,多篇论文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评分1.性别研究/两性关系研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女性与男权社会/父系政治的关系。性别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范畴而局限于两性关系的研究之中。 2.游离于社会性别角色之外的“女性”,将自己置于私人领域,这种对性别秩序/机制的反抗会让弥漫着男权色彩的社会感到恐慌。而女...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篇写南京的两部电影????
评分通读。丁玲啊。
评分探讨两性之间的政治性问题是很好的性别研究角度。每个人身份都是多元的,女性对女性身份的认知更是作为“个人”自我认知的一项内容。看到了写丁玲的“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这一章,从自我撕裂到新我与旧我的价值观较量,再到女性的主体困惑,其背后涉及到的,不仅是政治对文学的干预,还有知识分子如何实现自我构建,以及是否、如何能让情感与革命实现共存。
评分贺老师过去二十年有关女性文学相关问题的论文结集,有几篇在其他书里读过。丁玲这部分还是重头戏,当代文学部分我不在行,故不太读得进去。
评分mao时代和延安时期,尤其丁玲那一部分很受启发,其次是陈染林白那部分,反而不喜欢写王安忆那部分。再后面几篇电影的,大概被讨论太多了,没好好看。以及“政治”和“消费”哪一个会赢呢?但不管哪一个赢,都能感到“性别”被挟裹的无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