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的一部代表作。原书最初发表于1929年,1936年在美国出版了英译本。全书论述了知识社会学的几个中心问题,并用实例说明了把这一科学的如何进行实际运用。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为英国读者撰写的介绍本书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论述知识社会学的主要问题,如思想、知识、意识形态、乌托邦、理性等问题;第五部分主要论述知识社会学的性质、范围、类型、研究方法等问题。
适合对哲学、社会学感兴趣的、具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阅读。 这本书很难读。翻译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读者很难理解曼海姆所处的位置,因此很难理解他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一定要把曼海姆当作一名公共知识分子来读,当作一名多党制社会下的、希望影响社会进程的、希望...
评分一处翻译问题: 出现在p84和p98页的【选代性】的表达实在是摸不着头脑,查完英文对应的表达“alternative mode of approach”,诶,还以为是多么玄奥的意思,直接翻译成“可替代”多好。T_T 以下是充满了寻章摘句式的一些混杂原文摘抄及我的阅读感想的大杂烩: 第一章 对问题的...
评分曼海姆说,知识社会学研究知识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既然研究知识,那么就涉及到群体的思考问题。然后他说,没有群体的头脑,只有个体才能思考。这就意味着,必须了解个体的智能运作方式,才能解开一半的秘密。曼海姆提到个人出生在群体中,因此个人往往不是靠个体有限的经验,而...
评分 评分乌托邦大概的意思就是思想在原则上来看永远都不会实现。但是乌托邦并不是说这个思想是“幻想”,是在做“白日梦”。乌托邦的不可实现性是因为现实秩序格格不入,乌托邦话语的产生是维护现有秩序的力量与反对现有秩序的力量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结果。 乌托邦内在地蕴涵着对现有...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 171120
评分思想、知识不是产生于真空之中,无法离开它所生长于其中的具体的社会土壤。虽然我们不免几乎总是站在既有的意识形态中看世界,但是利用知识社会学的超然视角,我们可以跳脱出来,在更高的水平上达成共识,而这明显就高明于那些深陷意识形态的漩涡而不自知的受骗者。
评分讲知识社会学,重点还是突出环境决定论这一因素,从本体论与认识论,学科整理脉络和历史发展,重要时期的几种主义的分析来阐释这种动态的社会历史学。 其实很多时候,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只是需要一个分析视角和理论支撑,读读序和导言差不多就够了。
评分读到要死要活
评分这个翻译...好些明显的语句不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