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傢卡爾·曼海姆的一部代錶作。原書最初發錶於1929年,1936年在美國齣版瞭英譯本。全書論述瞭知識社會學的幾個中心問題,並用實例說明瞭把這一科學的如何進行實際運用。全書共分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為英國讀者撰寫的介紹本書的文章;第二至第四部分論述知識社會學的主要問題,如思想、知識、意識形態、烏托邦、理性等問題;第五部分主要論述知識社會學的性質、範圍、類型、研究方法等問題。
一处翻译问题: 出现在p84和p98页的【选代性】的表达实在是摸不着头脑,查完英文对应的表达“alternative mode of approach”,诶,还以为是多么玄奥的意思,直接翻译成“可替代”多好。T_T 以下是充满了寻章摘句式的一些混杂原文摘抄及我的阅读感想的大杂烩: 第一章 对问题的...
評分这周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其实没有读完,但有惊奇和陌生的内容。排版还算清晰,不知为何还是看得眼睛疼。 粗略根据读书会的讨论总结部分内容。 1写作方式及态度。 问题式写作:通过对问题的回答能阐释和判断立场。 提纲式写作:没有具体演绎哲学家的思想,仅做一个归纳。 写...
評分 評分失眠了,彻底失眠了,很久以来的第一次。 竟是为了曼海姆,为了他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说实话吧,我看不下去了,我放弃了,我放弃了去明白什么是意识形态,以及什么是乌托邦。去你的,曼海姆,去你的,知识社会学。 说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是建立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
評分這個翻譯...好些明顯的語句不通
评分非常囉嗦,非常空洞,翻譯非常糟糕
评分大思想傢的作品就是不一般!不過對翻譯水平沒有把握,迴頭再讀英文。第一部分對方法論問題,尤其針對定量方法的用處與局限有很深刻的反思。意識形態是為瞭維護現狀的觀念,而烏托邦則是為瞭變革現狀的觀念,二者由此對應。“知識社會學”一章收獲很多:目中無人者喜歡將自己的經驗普遍化為一般規則,而邊緣者則容易注意到特殊性;關聯主義與相對主義的不同(反對一種極端相對主義);“就事論事”是時代特點,作者認為這是平等化的後果,我則認為是“就事論人”之不可能。
评分非常囉嗦,非常空洞,翻譯非常糟糕
评分我不贊同他所說意識形態的消失,但仰慕他。他的論述當中隱藏瞭難以察覺的悲涼情感。聽說本雅明曾和他競爭教職,敗於他。有學識,有性情。如他所說,我們到瞭不用再去努力的時候瞭嗎?沒有烏托邦的世界,不值得有曼海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