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诗歌 文学 洪子诚 诗 文学研究 北大中文系 中国现代文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发表于2025-02-22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选了好些我不会想读第二遍的诗,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细读,历史感和理论感很重…不够洁净。像韩东那么日常的诗人也硬选了首《甲乙》,我还是去读伊格尔顿吧((
评分羞愧 我的资历真的欣赏不了现代新诗
评分当代诗歌。非常好的形式,以公开课实录的形式,发现了并且解决了很多疑惑,也让我对于读诗的态度更加的平和。读得进去,但是有地方有痛苦。经过阵痛虽然只是匆匆翻完但可以说受益太多:首先大致的诗歌史框架有半个,加深了明确了自己的反结构/阐释倾向,找到了一些看着舒服的诗人:张枣、韩东、萧开愚、西川、柏桦,当然只是建立在代表作之上的理解,还是很浅。欧阳江河这类的总感觉就是在玩弄文字游戏,把干枯的汉字玩出花来(建立在诗歌史上进行理解可以理解),不符合我的现在的审美情趣。话说看不下去就别看咯,也不是做学术嘛。这本书之后可能会远离一下新诗——感觉自己脑袋里塞满了各种繁琐的解读,需要回到四十年代洗洗脑子。话说文学史也真是大坑,各类术语理解不能。最好的当代诗入门书籍了吧。
评分参与者水准良莠不齐,有些人故意使用一些貌似专业词汇来唬人:说空话,拽名词,车轱辘话,毫无必要的复杂化议题。新诗之所以不行,跟这些学院机构的家伙,卖弄炫技,无知无畏,不懂装懂,有极大关联。举个简单例子,这些人讨论福柯「知识型」的时候,连福柯的书都不引,还在那里瞎掰瞎扯,真是厉害。
评分忘了标了。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还是里尔克、布罗茨基、张枣那种咂摸词句的细读法,我觉得老爷子们搞错方向了,愣是把鉴赏搞成释典了
洪子诚,1939年生,广东揭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副院长。著有《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新诗史》(与刘登翰合著)、《问题与方法》《学习对诗说话》等。主编“新诗研究丛书”“汉园新诗批评文丛”等丛书,与程光炜共同主编《朦胧诗新编》《第三代诗新编》《中国新诗大典》。
2001年,洪子诚教授在北大开设“近年诗歌选读”讨论课,分析讨论张枣、王家新、臧棣、欧阳江河、翟永明、吕德安、孙文波、萧开愚、西川、韩东、柏桦、张曙光、于坚、陈东东等的诗,本书根据课程录音整理。对于把握中国90年代诗歌重要诗人的创作,了解这个时期诗歌艺术探索趋向,以及思考诗歌解读的理念、方法,本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书2002年初版,这次再版,做了一些压缩、修订。
诗坛经历疾风骤雨丰富多彩的80年代后,似乎有些沉寂,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界关于90年代的诗歌是好是坏的争论从未停止,但也永远不会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无论欣赏也好,批评也罢,90年代诗歌在文学史上是占据一席之地的。 《在北大课堂读诗》这本书主...
评分 评分看《在北大课堂读诗》这本书,起初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其次是这本书的封面我很喜欢,简单、清晰、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同时纸张也很不错。 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这本书,第一件事就是直接翻到书尾,看看书尾写了什么?书尾没有多少让我惊喜,附上的是九十年代...
评分解读,也是一个难题 文/泊南 洪子诚是位有性情的学者,他说 “研究者首先应该做的工作也许是反省自己的认识能力”。这样一位严谨的学者,在浮躁的社会中沉沉浮浮,始终不改初心,实在难能可贵。 作者选了15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通过对诗歌的...
评分是在北大课堂读诗,而不是读的诗,因此重点还在读诗的这个过程上。所以这本书的抱负,再准确一点,是在“读”上。想学“读诗”的人,可于此借鉴一种方式,在书里的最后一堂课上,大家也探讨了一学期的细读课“细读文本”方式本身,洪老师说,细读这种方式本身也许也是值得怀疑...
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