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裏爾剋(Rainer Maria Rilke 1875~1926),奧地利詩人,二十世紀最傑齣的德語韻律詩人,被奧登稱為“十七世紀以來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代錶作有《鞦日》、《豹》,長詩《杜伊諾哀歌》。裏爾剋除瞭創作德語詩歌外,還撰寫小說、劇本以及一些雜文和法語詩歌,其書信集也是裏爾剋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裏爾剋對19世紀末的詩歌體裁和風格以及歐洲頹廢派文學都有深厚的影響。
*譯者:陳早,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2007-2009年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係旁聽,2009-2012在上外德語係攻讀碩士學位,2012至今,在上外德語係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衛茂平教授),專研裏爾剋,現在德國波鴻大學交流。
《布裏格手記》是中國大陸從德文原文直譯的完整版(包括未齣版的完整手稿),舊譯《馬爾特手記》。
《布裏格手記》是詩人裏爾剋平生創作到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創作曆時六年,全書沒有貫穿始終的情節,由71節看似各自獨立的片段式隨想拼綴而成。本書主人公是28歲的丹麥破落貴族布裏格,他浪 跡巴黎,寫下七十一篇劄記。手記可粗略分為三大部分 :布裏格的巴黎印象、童年迴憶,他對認知、寫作、時間、存在和曆史的反思。
《布裏格手記》的很多片段直接取自裏爾剋的書信和日記。在裏爾剋的原始手稿中,首末兩節分彆存在其他版本。這些原始材料國內至今還沒有譯本,因此,在中文版裏,這些珍貴的材料也會補充到正文之後。
向死而生:一位纯粹诗人的心灵经验 ——读里尔克《马尔特手记》 瓦尔特•本雅明在分析波德莱尔笔下的十九世纪末的巴黎时写道:“巴黎的质地是脆弱的,它被脆弱的象征包围着——有生命的东西和历史形象。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对逝者的悲哀和对来者的无望。” 如波德莱尔在诗...
評分游吟诗人是欧洲一个古老的职业,其浪漫神秘的形象频繁地见诸欧洲的文艺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曾几何时,这一特殊的人群游走于列国之间,演唱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歌曲,表演民间史诗,在他们赞美着爱情,讽谕世象百态,让人们亦悲亦喜的同时,其实也是...
評分这本书的71段文字揭示,人类的生活就是破碎的,断裂的, 由我们的思绪来打破。诗人的生涯也是如此。第165页,“我们移走了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在琐事中流走,我们已习惯于蝇营狗苟。” 翻译的比较踏实,但是那种读原文才能读到的恐惧和神经质,像鲁迅狂人日记般不可终日的感觉,...
評分大概浏览了其注释,细读了第一节 比较参考了 艾洛,Dasha的译文 https://www.douban.com/note/203369555/ https://www.douban.com/note/203425346/ 对照Engel的评注本作为底本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43231/ 我也不太清楚是出版社选题找的译者(现在多数情况如...
評分里尔克 “布里格手记”(Die Aufzeichnungen des Malte Laurids Brigge)的第一个汉语全译本。方瑜于《译序》中说:“执笔翻译《马尔泰手记》,对我而言,实在有点不自量力。起初也没有想到终于能够将它全部译出来,如果没有外子的帮忙,这本书决不能有完成的一天,他根据四本不...
終於讀完。其實永遠也讀不完。因為它本質上是一本詩集,隻是戴上瞭小說的麵具。可以說是我在整個2019年裏的最佳閱讀體驗,追平甚至超越瞭科塔薩爾。這本書的序言說得對,沒有它就沒有普魯斯特,喬伊斯、伍爾夫,意識流小說來源於詩歌。我在閱讀前比較瞭市麵上兩個通行譯本,陳早毫無懸念地擊敗林剋,德文直接譯過來,難得文字絕佳,華東師大齣版社的重版書。全書七十多節,每一節都可以獨立。如果你熱愛詩歌,喜歡隱秘的傳說,嚮往《權利的遊戲》某些意境,熱衷於文字裏的音樂感,則非常推薦本書。
评分還原較多詩意的譯本。之前譯本轉譯不是問題,問題都是稀釋式的翻譯。
评分還原較多詩意的譯本。之前譯本轉譯不是問題,問題都是稀釋式的翻譯。
评分媽耶難道還得學德語
评分《布裏格手記》,甚或裏爾剋的詩句,是神的語言,它揭露瞭世界的真相,但這真相包含巨大的真實,如此巨大,對於凡夫俗子是不可解的。凡人必須不斷深思、徹悟,纔能得窺其思想冰山之一角。所以,凡人幾乎不可能完全理解並闡述這本書。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詩之語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