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西尔(1874~1945),德国哲学家和哲学史家。早年接受新康德主义哲学的训练,马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任汉堡大学教授、校长,在此期间创立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体系。希特勒上台后,卡西尔愤然辞去汉堡大学校长职务,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涯,1945年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席。卡西尔一生著述繁富,研究范围几乎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的各个领域,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本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伟大的心灵总是相通的,正因乎此,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大诗人之间的距离,就比他与一位蹩脚的哲学家之间的距离为小。卡西尔的这册小书,通过追述从诗(卢梭)向哲学(康德)和从哲学(康德)向诗(歌德)的精神转换现象,生动而令人信服地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第73页,卡西尔引用的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 “Das ist keine Erfahrung, das ist eine Idee" 此书中它的英译为”That is not empirical, that is Ideal." 本雅明为苏联大百科撰写的”歌德“词条中也引用了这段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这篇文章收录在哈佛大学...
评分卡西尔在“启蒙主义”脉络中,把卢梭与康德这两个思想气质千差万别的思想家做了串联:尽管卢梭经常诉诸情感,并对一切外在束缚感到无法忍受,而康德追求概念的明晰精确、追求秩序,害怕变动与偶然,但两人在人的尊严、维护人性、追求个人独立、宗教观(道德宗教)等方面都有着...
评分第73页,卡西尔引用的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 “Das ist keine Erfahrung, das ist eine Idee" 此书中它的英译为”That is not empirical, that is Ideal." 本雅明为苏联大百科撰写的”歌德“词条中也引用了这段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这篇文章收录在哈佛大学...
评分卡西尔在“启蒙主义”脉络中,把卢梭与康德这两个思想气质千差万别的思想家做了串联:尽管卢梭经常诉诸情感,并对一切外在束缚感到无法忍受,而康德追求概念的明晰精确、追求秩序,害怕变动与偶然,但两人在人的尊严、维护人性、追求个人独立、宗教观(道德宗教)等方面都有着...
评分第73页,卡西尔引用的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中有这样一句, “Das ist keine Erfahrung, das ist eine Idee" 此书中它的英译为”That is not empirical, that is Ideal." 本雅明为苏联大百科撰写的”歌德“词条中也引用了这段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对话,这篇文章收录在哈佛大学...
德国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分析卢梭、康德、歌德三位先哲之间思想渊源关系的一部力著。在卡西尔看来,三者之间秉承的是从诗到哲学,再从哲学到诗的顺承关系。全书的行文也如同分析对象的思想内核一般,充满如诗般的哲理性。刘东老师和吴增定老师的翻译都可圈可点。
评分非常好。把他们仨的著作都读透了,不像现在国内的博导硕导们,写点空对空的东西,还挺美……
评分第一篇最好,后面一篇讲到康德与歌德时,对比有些简单粗暴,且有说车轱辘话的倾向。为最后一篇讲《潘多拉归来》的文章献上膝盖。
评分02.12.20补标
评分康德早期的《对优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受到卢梭《论科学与艺术》《新爱洛依丝》等著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持续到康德后期对于伦理学的看法中,自我的独立自主被认为是最高的美德,而卢梭对虚假文明的批判和对本真性情的展示恰恰符合这一道德形象,他们是不同的,却因启蒙而拴在一起。对于歌德,他则从《判断力批判》下卷和《纯粹理性批判》中找到了诗与科学的契合,尽管对于康德来说科学与艺术大相径庭,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去洞悉人类理性的极限。可能在卡西尔看来,从卢梭到康德,再从康德到歌德,德意志理性精神究竟是殊途同归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