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卫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长。德国现代哲学专家,德国《论证》杂志和香港《社会理论学报》编委、德国普莱斯纳学会学术委员。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
※勾画表现主义艺术潮流的思想史图景,解析艺术对现代性世俗社会的反叛。
※打破对纳粹德国的刻板认识。残暴的历史现象只是表象,表象之下涌动的是民族精神由来已久的推力,相比于纳粹政权这个带有历史偶然性的结果,民族精神本身要深刻得多。本书从文学艺术角度入手,解读表现主义艺术如何成为纳粹上台的推力。
德国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发生在德国和奥地利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一种对世界的全新感受方式及生活触觉得以表达。艺术家汲取了强烈的时代危机意识,以尼采酒神式的审美精神,对抗自我标榜为资本主义的、机械论的、相对主义的时代,借此将现代人从内心的贫乏和苦难中解脱出来。作为一种激进的保守主义文化运动,表现主义是世俗化时代的哀歌,是对时代的否定,在这种否定中,产生出对一个祛魅世界、一个分裂时代的洞察。表现主义者们期待,艺术将引领堕落的物质主义文化转向伟大的精神性新纪元。本书在详述这一运动的思想史图景之外,首次甄选翻译了该运动中的经典文献,深度还原思想史现场,带动读者对政治、艺术等永恒问题的反思。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把多伊布勒和施米特的文献翻出来很有意义。然而有些脱离表现主义本身,比如文中对卡夫卡的分析,非常精彩,然而谈表现主义,舍掉联系更密切更重要的布莱希特(凯泽对他的影响,他对表现主义的接受和批判)选一个其实和流派并无关联而更独立的卡夫卡,让人有些存疑。理论选取的也有些奇怪,塞哈贝马斯和施特劳斯是对的,但是不把现代性分化艺术自律这条路往下讲,感觉有些偏。
评分曹贝马斯这本书编的不错,引入了Theodor Dauble和Gottfried Benn这两位深陷表现主义美学政治化陷阱的关键人物,其他文本对表现主义复杂面目的勾勒也相当具体而全面。话说本雅明不可能不清楚作为纳粹主义精神先导之一的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那么当他宣称要以美学政治化来对垒纳粹的政治美学化时,他的赌注是什么?
评分审美政治化在德国是20世纪初青年运动的思想武器,它身上包含的保守主义或可解释成是对浪漫派遗产的继承。正是因其激进的现代性批判立场,才导致其高度介入政治以求进行社会改造的态度。表现主义所包含的神话性和审美作为救赎的观念,上承尼采,下启施密特。而其干预现实的要求,作为隐秘的政治欲望,潜藏在审美的伪装之下。对个体性力量的推崇,使得表现主义者们倒向对“新人”和一神论的崇拜,这也就不难理解多依布勒奇异的个人宇宙叙事和本恩对希特勒的支持了。
评分豆瓣阅读的版本,德语很多大小写错误 空格丢失 之类的排版问题
评分北极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