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感的轉嚮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身體感 人類學 身體 港颱版 物質文化史 物質文化 文獻 收藏
發表於2024-12-22
身體感的轉嚮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體物入微》的續篇(說的我好像看過似的),本土語境下關於感知、感覺、具身等類似概念的討論,這個領域下還能打通認知以及語言。盡管我重點看的是其中關於很全書較為疏離的情感一章。另外把category 翻譯成“項目”還是有點彆扭。
評分雖然莫斯很早就提齣“身體技術”的概念,但人類學領域關於身體的研究一直沒什麼大的研究成果。颱灣人類學近幾年受到西方世界關於身體的研究,開始在本土文化中以“身體感”為核心概念探索一些基本話題。開始讀會感覺比較新穎,也受到一些啓發,但這類話題讀著得多瞭,也會覺得有些牽強附會。
評分選讀:身體感:一個理論取嚮的探索,從日常生活的身體感到人類學文化的定於。作者受布迪厄影響挺深的,身體感概念強調感覺是一種行動,感覺的技能需要習得。
評分雖然莫斯很早就提齣“身體技術”的概念,但人類學領域關於身體的研究一直沒什麼大的研究成果。颱灣人類學近幾年受到西方世界關於身體的研究,開始在本土文化中以“身體感”為核心概念探索一些基本話題。開始讀會感覺比較新穎,也受到一些啓發,但這類話題讀著得多瞭,也會覺得有些牽強附會。
評分體物入微,修身養性
編者簡介
餘舜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人類學係博士。專長包括經濟、歷史與感官人類學,研究的題目擴及臺灣的夜市、禪修、普洱茶的消費與全球化現象、臺灣茶文化的發展及雲南藏族現代化的體驗等。1996年進行禪修的研究時開始注意到「身體感」的課題,從2005年起與民族學研究所「身體經驗」研究群的成員共同發展身體感的理論觀點,並主編研究群成員共同撰寫之論文集《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2008年國立清華大學齣版社)、Bodily Cultivation as a Mode of Learning (專號,《臺灣人類學刊》第7期)及《感同身受:日常生活的身體感》(專號,《考古人類學刊》第74期)。
作者簡介
餘舜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鍾蔚文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名譽教授
張珣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簡美玲
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係教授
王鏡玲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係副教授
蔡怡佳
輔仁大學宗教學係副教授
蔡璧名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
丁亮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
經歷「文本的轉嚮」、「身體的轉嚮」以及「感官的轉嚮」,
當前的人文社會學科需要的是「身體感的轉嚮」此一理論典範。
上下、冷熱、整潔、骯髒、舒適、混亂、美麗、可愛、優雅、粗俗、陰陽、霸氣、人氣……等是人們整閤感官接受的訊息以瞭解內在、外在世界的身體感受項目與方式。本書作者從各自的學科齣發,說明我們為何選擇「身體感」(而非感官)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並闡釋從身體感的理論觀點如何能夠提供研究社會、文化及歷史的新方嚮。本書為一理論探索與闡釋的論文集,我們參考腦神經科學、認知及感知研究與人類學象徵的理論,以定義並建構身體感的理論觀點。
人文與社會科學界自1970年代以來經歷數個重要的理論觀點之「轉嚮」。從70年代的「文本的轉嚮」、80年代的「身體的轉嚮」,以至於90年代的「感官的轉嚮」,本書命名為《身體感的轉嚮》,說明本書作者們的企圖,期望身體感研究的發展具有典範性的意義,能夠經由身體感的概念探索新的研究題目,提供研究社會、文化、歷史的新觀點。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身體感的轉嚮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