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哲学 布朗肖 莫里斯·布朗肖 法国 法国哲学 莫里斯-布朗肖 当代激进思想及其研究 小说
发表于2025-02-22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共通体概念被巴塔耶、南希、布朗肖、阿甘本广泛讨论,尤其在布朗肖这里共同体只有建立在死亡之上,而这死亡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绝对他者的死亡。共通体的崩溃正是共通体的建立,因为这建立在被死亡的群体的共同分有的经验之上,根本上来说是犹太人的概念,共通体建立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之上。
评分一旦面对着这群法德哲学家的著作,就要头疼,在于必须了解不可言说的神秘性在所有的话语中的重要性,甚至是作为终极性的源头,它可以被黑格尔自信大胆地说出来,尽管很费劲,也可以被布朗肖、德里达、南希等人含糊暧昧怀疑地谈论,不能说站立在他们背后的是上帝,或许而应该说他们自己创造了诸多更复杂的上帝来承担他们的问题。
评分不同于萨德对于至尊性的理解,布朗肖并非简单地以接受被给予的他者之死为前提,而是揭示了作为共通体之命运的“自身之外”。(p20 21)从这本书来看,“自身之外”、“外部”是布朗肖用以走出死亡空间从而设想共通体基本概念。“迷狂”是之于外部这一不可认知之物的经验,同时被布朗肖认为是交流的无根据之根据(p30 31)。交流在此共通体中是分裂的(p38),因为“交流的基础是他者的死亡”(p43),但交流同时迫切地需要向外部和他者敞开。在此分裂之中,布朗肖才将交流提取为“以不可通约者为关系的关系”。 有一点要指出的是,这个不可通约者不可能只就弥散在黑夜之中,它必须在白日里有一个现实存在的基质。
评分共通体概念被巴塔耶、南希、布朗肖、阿甘本广泛讨论,尤其在布朗肖这里共同体只有建立在死亡之上,而这死亡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绝对他者的死亡。共通体的崩溃正是共通体的建立,因为这建立在被死亡的群体的共同分有的经验之上,根本上来说是犹太人的概念,共通体建立在列维纳斯的他者之上。
评分对布朗肖而言,以文学为中心的写作是一场作者自我涂抹的运动,一种“吾丧我”的灾异书写,以一种“不愿在世上占有份额的主观激情”,将“我”暴露在语言的匿名性之中。[沉默首先是对声音的对立,但沉默本身可以是声音的一部分,也有可能表达意义,被语言所接纳或控制。]在布朗肖这里,“有”直指一种“有的是什么也没有”。在此,外部变成了内部,非存在取代了存在,尘世、人以及日常语言都在此退隐。所余者是对话,而非放言;是倾听,而非自白;是意象,而非意义;是偶然,而非必然;是巧合,而非因果;是不可见物,而非可见物;是沉默,而非喧嚣;是突然的崩塌,而非行云流水……传达内心体验,追逐不可能之物、倾听微不可察的声音、表达不可能之人、去往不可知之地。而这本书也一如既往的“布朗肖”,一如那个从不表达“自我”的沉默之人。
作者简介:
莫里斯•布朗肖(Maurice Blanchot,1907—2003),法国作家、文学理论家。布朗肖早年于斯特拉斯堡大学研读哲学,并与列维纳斯结下友谊。40年代初他为《论争报》撰写文学评论,并陆续发表《黑暗托马》、《死刑判决》等虚构作品。“二战”后他成为了重要的批评力量,尤其是50年代起在《新法兰西评论》上的高产写作,确立了他在思想界的地位,影响了包括福柯和德里达在内的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布朗肖虽在战后保持一种近乎隐士的生活,但他却是《121宣言》和“五月风暴”等政治运动和历史事件的亲身参与者。《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是其晚期的代表作之一。
译者简介:
夏可君,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大学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2007年起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已出版著作十余部,包括《无余与感通:源自中国经验的世界哲学》、《虚薄:杜尚与庄子》、《平淡的哲学》、《书写的逸乐》、《幻像与生命:<庄子>的变异书写》、《<论语>讲习录》、《<中庸>的时间解释学》、《姿势的诗学》、《身体:从感发性、生命技术到元素性》和《庖丁解牛:庄子的无用解释学研究之一》,另参与了《解构与哲学的未来》、《<友爱的政治学>及其他》、《解构的共通体》和《变异的思想》等书的编、译工作。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当代法国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莫里斯•布朗肖的晚期代表作。
•在这本小书里,布朗肖直面“共通体”(又译“共同体”)这一貌似简单、实则繁复的思想,他紧随南希、巴塔耶和杜拉斯等人的思考,以其一贯的幽晦风格对此展开了最为澄澈的言说。
•如其标题所言,此书保持着某种不可言明的特点。如若必须对此展开言说,我们该使用什么样的言语?布朗肖认为,“这是这本小书托付给其他人的问题之一,与其指望他们做出回答,不如让他们选择把它带在身上,或许还拓展它。”
•它物理体量上的小,与它思想容积上的大,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意义上,这本小书同时也是一本“大书”。
内容简介:
一方面,《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所回应的共通体的迫切要求正在这个世界里遭到遗忘,甚至这一遗忘的后果也难以察觉;另一方面,它本身就源于一个隐秘的共通体,那既是书文的共通体,也是爱的共通体。阅读共通体的书写,首先就面对着共通体的缺席。然而,至少为了试着在黑暗中没有方向地向着这一共通体接近,有必要倾听几个不愿言明自身的模糊的声音。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为“否定的共通体”,下半部分为“情人的共通体”。如同布朗肖的绝大部分写作,这本书表面上也充当了另两位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让-吕克•南希的哲学论文《非功效的共通体》和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记述《死亡的疾病》。但根本的问题,共通体的问题,就像在南希那里,首先指向了乔治•巴塔耶。在这场无形的谈话中,巴塔耶首先以隐晦的姿态,提出了共通体的要求。在“二战”期间的“无神学大全”的写作里,巴塔耶再次提出了与迷狂体验有关的“交流”的问题,并在手记里留下了让南希和布朗肖着迷的关于共通体的明确定义:“否定的共通体”。虽然南希对巴塔耶的研究重新点燃了共通体之思的火花,但这个可以说从巴塔耶文本的裂隙中寻得的定义依旧神秘。围绕着这一定义的晦暗光芒,布朗肖再次把共通体引入了外部的黑夜。
杜拉斯的记述就被这个黑夜笼罩、包围,并且,男人和女人达成的情人的共通体,就暴露在这夜晚的时间下。布朗肖试图在此证实的,恰恰是这个浸没了共通体的黑夜所具有的力量,因为这力量在消解个体成员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让他们成为了巴塔耶意义上的真正的共通体:共通性的丧失也是共通体的铸成。为了理解这看似悖谬的论断,为了进入共通体的这极为陌异的关系,有必要唤起列维纳斯的观点,恢复自我与他者之间的根本的不对称性。只有他者的死亡能让“我”走向共通体的敞开,只有走向绝对他异的外部,把自身交给无限的黑夜,“我”的有限的孤独才不会一个人承担。
共通体总在铭写秘密的友谊。巴塔耶的友谊,他自己最早为《有罪者》一书定下的副标题,纪念着他同那些没有记录名字的朋友们的友谊;布朗肖的友谊,他为1971年的文集所定的标题,向包括巴塔耶在内的朋友们发出了敬意(并且,正是纪念巴塔耶的文章决定了这个题目)。而这本小书,凭借其批评的工作,再一次召唤了布朗肖同巴塔耶、同杜拉斯、同列维纳斯、同南希的多重友谊。情人(amants)的共通体,不也是友人(amis)的共通体吗?因为共通体就是爱(amour)的见证,虽然这爱也飘散在逝者的笑容和生者的泪水当中,在缺席的沉默者和到场的言说者之间,触摸那不可穿透的永恒之夜的界线。
一种共通的极限经验 关于布朗肖的《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这是一道亲密和迫切的回声,来自于友谊,来自于爱,来自于对共通体及其命运的深度关切。在这本书的入口处,我们听见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声音和一段作为出发点的背景音效,它们分别出自布朗肖的两位友人——乔治•巴塔耶...
评分布朗肖描绘五月的风暴,但是却没有用一种风暴的口吻。因为风暴的描述当中也包含着一种纪念,他没有任何的纪念。 也许怀念共通体,和认识到共通体的存在是两回事。 谈论爱到底是在谈论什么?爱难道不是一种误解吗?——如果说有什么共通的东西,仿佛就是这个误解了。 读《不可言...
评分一种共通的极限经验 关于布朗肖的《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这是一道亲密和迫切的回声,来自于友谊,来自于爱,来自于对共通体及其命运的深度关切。在这本书的入口处,我们听见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声音和一段作为出发点的背景音效,它们分别出自布朗肖的两位友人——乔治•巴塔耶...
评分必须的共通体 ——评布朗肖《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当乔治巴塔耶在他的手记中留下共通体的设想后,让·吕克·南希沿着共通体的道路写下“非功效的共通体”,而六年之后,布朗肖则以《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来再次将人们的目光移向失落的共通体。这本小册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
评分必须的共通体 ——评布朗肖《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当乔治巴塔耶在他的手记中留下共通体的设想后,让·吕克·南希沿着共通体的道路写下“非功效的共通体”,而六年之后,布朗肖则以《不可言明的共通体》来再次将人们的目光移向失落的共通体。这本小册子主要分为两部分,第...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