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卡尔·洛维特
出品人:
页数:286
译者:李秋零
出版时间:2016-5-1
价格: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1825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地理
图书标签:
  • 历史哲学
  • 哲学
  • 历史
  • 思想史
  • 卡尔·洛维特
  • 洛维特
  • 宗教
  • 德国
  • 世界历史
  • 救赎历史
  • 宗教哲学
  • 文明演变
  • 人类命运
  • 神学思考
  • 历史哲学
  • 东西方文明
  • 信仰与理性
  • 历史意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回溯的方法探究近代历史哲学的形成。近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近代历史学学论述与之相应,则是一个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该书的主题就可以说是解析西方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洛维特认为,作为历史思想的世俗化的现代历史主义并不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中世纪后期,对救赎历史的**目的持末世论圣经信仰的历史神学已有近代历史哲学的端倪。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架构取自基督教历史神学,但颠倒了历史神学的历史道义论。洛维特的这种观点是要说明,二十世纪的众多政治事件及时世俗的,又具有神圣的特征,因为近代的世俗化历史观并非是纯此世性的,它寻求的历史中的道义具有超世性。

作者简介

洛维特:德国犹太裔思想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与韦伯》、《海德格尔:贫瘠时代的思想家》等。早年研究过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关系密切,但批判海德格尔的政治态度。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即使未信仰者如我,仍可获得诸多收获。站在人性之外的终极之维,俯视世界的感觉:纷纷杂杂,如水泄地,遥望齐州9点烟,无神之国人事纷扰。 布克哈特在1872年预言现代工业与军事政权的交汇、极权主义对人的控制;蒲鲁东在1860年预见集体大屠杀的出现;而孔德则预见现代工业...  

评分

“历史哲学”这一用法,一般认为开始于伏尔泰和启蒙运动,伴随而起的,是近代的理性史学,这个运动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是去神化的,但是,洛维特在使用历史哲学这样一个词的时候,着眼点却与此有些相反,他着重地分析了,即使孔多塞、孔德、黑格尔、马克思、布克哈特、斯宾格勒...  

评分

即使未信仰者如我,仍可获得诸多收获。站在人性之外的终极之维,俯视世界的感觉:纷纷杂杂,如水泄地,遥望齐州9点烟,无神之国人事纷扰。 布克哈特在1872年预言现代工业与军事政权的交汇、极权主义对人的控制;蒲鲁东在1860年预见集体大屠杀的出现;而孔德则预见现代工业...  

评分

即使未信仰者如我,仍可获得诸多收获。站在人性之外的终极之维,俯视世界的感觉:纷纷杂杂,如水泄地,遥望齐州9点烟,无神之国人事纷扰。 布克哈特在1872年预言现代工业与军事政权的交汇、极权主义对人的控制;蒲鲁东在1860年预见集体大屠杀的出现;而孔德则预见现代工业...  

评分

【上帝创造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演化的历史、救赎的历史:救赎是一个过程(从蛮荒到现代)】 历史只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就是上帝创造的历史 把历史分成2部分:真实的、和(先知)假设的:这种分类可能是不对的:历史是同一的、上帝创造的历史可能是以演化的方式逐步...  

用户评价

评分

他基本判断很锐利,关于世界历史和神学历史学之间的关联很多人也都讲过了。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倒叙的呈现方法,读起来对很多内容的理解有帮助。附录二对尼采和永恒复归的讨论很精彩。这版翻译经常把教打成敦...基督敦,听起来挺好玩

评分

不知道为什么商务出的这个新版比两个老版本反而校对差了很多,译名也改得有些唐突,比如惯用了“方济各”改成了“弗兰西斯”,错别字也多得离谱。

评分

像是今夏昆明长久高温不退之后来的一场及时雨,厘清了我近一年来思考中的诸多困惑,比如有关尼采的永恒轮回、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主义、克尔凯郭尔的神学论题…古典希腊的循环周期论的历史时间-基督教末世目的论的历史时间-近代的进步历史时间观,作者对于这三种历史观的梳理,我认为后来被宗教学、神话学家伊利亚德运用在了《宇宙与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一书中。本书按照人物编排,顺序是回溯式的,布克哈特-马克思-黑格尔-蒲鲁东、孔德、孔多塞与涂尔戈-伏尔泰-维科-波舒埃-约阿希姆-奥古斯丁-奥罗修-圣经(ps:读导论时,竟然从文风中读出熟悉的味道,心想难道又是“大师”?赶紧往后翻,果然出现刘小枫三个字。可见我中毒有多深…????????)

评分

贵哭我了,我可真是俗学典范

评分

对西哲一窍不通的我来说,太弯弯绕绕了,看了老半天也没全明白到底在讲些什么,只能说自己不学无术了。大概是一种这样的思路,西方对历史哲学有循环式和终极目标式的两种理解,前者基于人性的固定,后者基于基督教神学,认为人类是不断进步,最后迈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或者说被救赎的世界?这两种思路就是一种思考方式,也不知道理解对不对,反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自己能得到什么都靠自己关注什么信息,同时也是自己的阅历决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