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卡尔·洛维特
出品人:
页数:286
译者:李秋零
出版时间:2016-5-1
价格:3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18255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地理
图书标签:
  • 历史哲学
  • 哲学
  • 历史
  • 思想史
  • 卡尔·洛维特
  • 洛维特
  • 宗教
  • 德国
  • 世界历史
  • 救赎历史
  • 宗教哲学
  • 文明演变
  • 人类命运
  • 神学思考
  • 历史哲学
  • 东西方文明
  • 信仰与理性
  • 历史意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回溯的方法探究近代历史哲学的形成。近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近代历史学学论述与之相应,则是一个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该书的主题就可以说是解析西方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洛维特认为,作为历史思想的世俗化的现代历史主义并不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中世纪后期,对救赎历史的**目的持末世论圣经信仰的历史神学已有近代历史哲学的端倪。近代历史哲学的思想架构取自基督教历史神学,但颠倒了历史神学的历史道义论。洛维特的这种观点是要说明,二十世纪的众多政治事件及时世俗的,又具有神圣的特征,因为近代的世俗化历史观并非是纯此世性的,它寻求的历史中的道义具有超世性。

作者简介

洛维特:德国犹太裔思想家、哲学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与韦伯》、《海德格尔:贫瘠时代的思想家》等。早年研究过胡塞尔的现象学,与海德格尔关系密切,但批判海德格尔的政治态度。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杀戮史,在残酷的杀戮之后,人类通过自我认识再回归到救赎,然后用新的历史观来判断这个世界,逐渐由救赎转化为进步,由超验转化为世俗。对历史的思索,正是人类对自我的关注。本书认为道义的承担者再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自身,人类的自身意志...  

评分

【上帝创造的历史是真实的历史、演化的历史、救赎的历史:救赎是一个过程(从蛮荒到现代)】 历史只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就是上帝创造的历史 把历史分成2部分:真实的、和(先知)假设的:这种分类可能是不对的:历史是同一的、上帝创造的历史可能是以演化的方式逐步...  

评分

洛维特以“回溯”(现象学还原)的探究方式探讨近代历史哲学的形成。近代西方的社会历史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而近代历史与之对应,是一个历史思想的世俗化过程,洛维特认为:现代历史哲学并不是在18世纪突然冒出来的,在中世纪晚期,那种对救赎历史的终极目的持末世论圣经信仰...  

评分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杀戮史,在残酷的杀戮之后,人类通过自我认识再回归到救赎,然后用新的历史观来判断这个世界,逐渐由救赎转化为进步,由超验转化为世俗。对历史的思索,正是人类对自我的关注。本书认为道义的承担者再也不是上帝,而是人类自身,人类的自身意志...  

评分

即使未信仰者如我,仍可获得诸多收获。站在人性之外的终极之维,俯视世界的感觉:纷纷杂杂,如水泄地,遥望齐州9点烟,无神之国人事纷扰。 布克哈特在1872年预言现代工业与军事政权的交汇、极权主义对人的控制;蒲鲁东在1860年预见集体大屠杀的出现;而孔德则预见现代工业...  

用户评价

评分

他们一边唱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边却又相信历史早已给他们应许了恩典与救赎

评分

他基本判断很锐利,关于世界历史和神学历史学之间的关联很多人也都讲过了。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倒叙的呈现方法,读起来对很多内容的理解有帮助。附录二对尼采和永恒复归的讨论很精彩。这版翻译经常把教打成敦...基督敦,听起来挺好玩

评分

让我感兴趣的是从自然本体论的循环往复的历史到社会本体论的进步历史的演变的过程与差异(古今之争)是谁推动了呢?基督教末世论的历史观与其内在的冲突性与调和性我想连通韦伯,但对于历史观念的启发到其深层次的本体论问题还需要探索,洛维特与其说是救赎的历史,不如说他想把基督教世俗化的过程及上帝之国到尘世的过程,暗合为历史观念的转变的过程。读来仓促,以后慢慢理一下~

评分

基督教末世论开启历史意识,边界和目的提供了期望,以及不断进步的秩序和意义,从而改变古代对宿命和命运的畏惧。

评分

逻辑清晰,发人深思。 在前现代,西方对历史哲学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种是古典式的,认为历史是基于不变的人性的周期性循环运动;一种是基督教式的,认为世界历史是向一个既定目标的行进。现代历史哲学以一个原则为线索,系统地解释世界历史,将历史事件及其序列与一种终极意义联系起来。这只能来源于基督教神学,依赖于“救赎历史”的神学解释,完成于对“末世论”典范的世俗化,建立起进步的必然性。当理性排除了神学信仰之后,只能依赖于现世的先知引领历史的方向,于是出现了拿破仑、列宁、希特勒。20世纪的史学既同时用理性和信仰两种不同的眼光看历史,不能向古代的希腊或犹太人那样看到清晰的图景。作者认为应该接受这一点,像布克哈特那样更多地理解古典的立场,放弃对历史终极意义的追索,而回到历史本身的连续性中进行有限的解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