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没落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历史 斯宾格勒 西方哲学 文化形态学 斯賓格勒 歷史學 外国文学 世界史
发表于2025-02-16
西方的没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翻译无有逻辑
评分开始读才发现这只是第二卷。然后上网查才知道三联版有全译本。下了三联的PDF预览下才明白三联的不只是全,而且翻译的水平也比这个高!!粗翻一遍本书,出版不用心,把赛写成骞,把镇写成填,把特写成持,看来录入员使用的输入法是五笔字型。嗯哼。那个时不时出现的页面下方“留白”,说明连排版都没整利索就出版了。
评分《西方的没落》还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看完之后不禁感叹作者强大的历史理论积累与推演总结能力,以至于我看得时候都一愣一愣的。但是可能德国人的严谨晦涩的传统,加上本书是翻译的英译本,读起来更加晦涩。作者的历史形态学也很有意思,学术就要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书中隐隐透出的德意志文化最优越的思想也是他自负的一种表现吧。
评分全译版,比起过去通读还做笔记的那个缩印版,要深得多,上部读完,下部准备过一阵,讲宗教的部分已经超出我现在的系统理解力了。
评分枚斋文化、枚斋民族似乎不是同一个意思?那么枚斋民族与浮士德民族的区别是什么?与文化民族呢?简单总结就是文化民族具有城市(主要与乡村市镇形成对比),枚斋民族【耶稣时代】不在意民族的起源,也就是不在意种族,更注重信仰(主要是宗教?)浮士德民族【公元十世纪】则是拥有历史的方向(现代很多民族都在想要创造历史)。可是这样三个几乎是单行道的概念在一个章节里面论述了什么啊?啊(仰天咆哮),作者对他赞赏的东西与希望实现的东西完全相反,所以读起来必须在这些观点中保持中立,到最后大概理解到斯宾格勒是认为必须去搞政治,文人的和平理想都是软弱,血与火的种族宿命才是他们应该紧紧把握的,so?前面到底在讲什么?答案:因为这是第二卷。
斯宾格勒:德国历史哲学家、文化史学家及反民主政治作家。1880年出生于一个邮政官员的家庭,先后曾就读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最后获得博士学位。著作:《西方的没落》、《决定时刻:德国与世界历史的演变》等。
齐世荣:1926年生,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曾任北京师范学院讲师、教授、历史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专于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
在《西方的没落》中,斯宾格勒把世界历史分成八个完全发展的时期,细致考察各个时期的不同现象,揭示其共同具有的产生、发展、衰亡及毁灭的过程。斯宾格勒对文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革新,他对每一种文化的现象采取“观相式”的直觉把握,以某些基本象征来揭示这种文化的全貌,他称之为“文化的形态学”。《西方的没落》的主要目的不是复述已经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掌握事实的真相,以便更好地应对将来。本书也被称为一部未来之书,斯宾格勒被称为西方历史的先知。
所谓经典,便是可以穿越时光列车,打破空间禁锢,低吟着永续光辉的声音…… 时光隧道 ――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之“世界历史 的问题(A)观相的于系统的”引发的现实思考 历史的车轮...
评分斯宾格勒被认为是一个相对主义者,行动主义者,还是一个宿命论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学者阿多诺在写于斯宾格勒70岁诞辰之日的总结性批评文章«没落后的斯宾格勒»里有一个比喻 :“人们必须把«西方的没落» 看作一个百货商店。在那里,各种烤糊了的阅读心得在廉价处...
评分1920年2月,在慕尼黑展开了一场哲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思想交锋。其中一方为当时的学院大师马克斯·韦伯,台下坐着无数韦伯的狂热拥趸。另一方的气势明显低落许多,一位寂寂无名的中学教师,只写出一本被指出许多谬误的历史哲学著作。面对韦伯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学教师毫无还手之力...
评分依据的版本、是否全译或节译的说明、原本是否有前言后记或者注解、附录、译者的介绍...... 一概没有,裸突突的一堆肉,骨头和皮都不知所踪。什么年代了,出版社怎么可能还在出这种水准的本子,真是不可思议!
评分西方的没落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