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巴雷特(William Barrett,1913~1992),美国哲学家,存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其主要著作有《非理性的人》、《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与本能》等。《非理性的人(精)》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美国和整个西方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畅销不衰,至今仍被一些大学列为“当代哲学”和“存在主义哲学”课程的教科书。
本书是美国哲学家巴雷特的代表作,被公认为英语国家中研究、解释和介绍存在主义的最优秀的著作,在西方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在问世后多次再版,长销不衰,至今仍是一些西方大学的“当代哲学”课程的教科书。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证清晰有力。
非理性不是根据的思考,隐身思考就是具有身体但是没有条件显示的思考。非理性不仅可以发现,还可以漏掉发现,这就是非理性的弱点,而理性却没有这种弱点,因此注意理性和非理性的区别和联系。
评分原著文笔流畅,翻译也还不坏(没有与另一译本对校过),偶有失误,如把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译为《声音与疯狂》(?),也不算致命。 段德智教授如今在武大领导一帮人翻译《神学大全》,还没动工,台湾的多米尼克(多明我)会神父集三十年之功给翻出来了。神父们基本上通拉...
评分如果满分是五星,那它值得十颗星。这本书如此令人激赏,字字珠玉,在阅读过程中,几乎需要满篇都划重点(除了最后一段有关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看得有点乏味)。 虽然哲学是关于智慧的学问,但哲学使用的语言深奥晦涩、非常规,令人望而却步。但巴雷特在这本书里面,却用...
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梳理存在主义发展的脉络。但作者有太多想表达自己的地方,旁征博引显得有些零乱。
评分迄今为止读过最好的存在主义哲学入门书。第一、二编对存在主义的概而论之和历史溯源一面旁接文学与艺术、一面贯通整个西方哲学史,已然启发我颇多,到第三编论述各位存在主义大师时狂飙突进乃至飞升,真是炸裂级别的好看!四位被粗暴地冠以同样哲学流派的大师们,其各自从存在主义河流中分岔出去的细流却是如此繁复而差异,尤其是有关海德格尔的论述,让我切身体会到哲学的魅力绝不仅止于知识与思考,它直接予我以一种自深深处创生的、混合着隐秘快感和神圣颤栗的崇高体验,自此我得以自称我曾在那儿,并前所未有地直面哲学与我的存在。
评分很喜欢第一章里对现代艺术的评价。存在主义大受民众欢迎,因为它不同于纯思辨的分析哲学等,它与个人的生存问题紧密相关,关注在现代社会的虚无与黑暗里,人要如何活下去。 很关键的一点是“理性”成为了全书的一个靶子,或者说一条生命线,但尼采的影子仍遍布全书。希腊文化的源头使“理性”成为真正的实在;克尔凯郭尔用独特的生命体验,来表明个体的存在是普遍概念无法囊括的,个体高于普遍,这是他对基督教的理想;尼采把理想推回苏格拉底前的自然人性,提出主体施加给客体的权力意志;萨特的存在主义也是雄性色彩极强的学说,反对诸如无意识这样阴性含混之物,对立与割裂很鲜明;对海德格尔的介绍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让我想起了《我与你》。个体存在的明晰边缘被他模糊化了,我不是封闭在我的内部,而是活在我的背景里。海德格尔的哲学是敞开的。
评分存在主义是不是流水线上的哲学?
评分【藏书阁打卡】 两年后重读,有一种奇妙的回归体验,存在主义啊,永远不要放弃非理性! 雅典与耶路撒冷“理性”的发展几乎必然导致虚无主义。遭遇虚无,积极的虚无主义其实就是存在主义! 但是到底什么是“理性”?非理性难道不是理性吗?窃以为,理性即人根据自己的思考选择信任自认为正确的知识,做自认为正确的行为。这样的“理性”注定是复杂的,必须认识到“理性”的有限,即努力自知无知。“非理性主义者(non-rationalism)不等于反理性主义者(irrationalism or anti-rationalism)。反理性主义者是反对理性的,而非理性主义者只是要限制理性,认为理性是有限的,有很多重要的、有价值的事物在理性范围之外。”(赵敦华)这是艰难的,需要不断地保持反思。 而且,“自己”又是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