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近著有《时间的观念》(2006)、《反思科学》(2004)、《让科学回归人文》(2003)、《自由的科学》(2002)等。
2007—2008年间,作者在东南大学等地的讲堂上以技术哲学为主题做了多次讲演,本书是其中七次讲演的录音整理稿结集。在这些“当场发生”的哲学运思中,作者试图把技术阐释成人的存在方式或“存在论差异”,阐释成人类文明活跃而又实际的构成要素,从而构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技术存在论框架。在这种新的技术存在论框架下,技术中性论、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受到了批判,技术与人性的自我构造、技术之中渗透着的政治要素以及现代技术与现代科学的关系,则得到了新鲜而生动的说明。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个集子是2007-2008年间的演讲汇编,基本阐述了吴国盛对科学、技术、技术哲学的主要观点,虽内容上略有重复,但我仍旧从中收获很多。全书讲了这么几个大问题,技术和人性、政治的关系,技术哲学的源流与发展,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差异,近代科学的形上学预设。
评分作为初涉,通过这本讲稿快速地了解技术哲学的基本知识,非常好
评分作为初涉,通过这本讲稿快速地了解技术哲学的基本知识,非常好
评分2018年第82本。两天的课程,加上前后两本书读下来,收获非常大。吴国盛老师对科学、对技术、对艺术在哲学与发展层面的深入研究与思考,能帮助我们重塑认知,更理性地认识世界。非常值得仔细研读的一本书,非常高情商正面价值观的学者。
评分蹭蹭门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