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耐特(Axel Honneth, 1949—),当代德国哲学家、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现任所长,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核心人物,批判理论第三期发展关键人物;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多元正义构想,最终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
霍耐特1982年在柏林自由大学获博士学位,论文题为《权力批判:福科与批判理论》(Kritik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后经哈贝马斯推荐,获马普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长期担任哈贝马斯教授的助教。1985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为承认而斗争》(Kampf um Anerkennung)。还著有《权力的批判》以及《支离破碎的社会》等。1996年5月1日开始接替哈贝马斯担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社会哲学教授,社会研究所咨询委员。2000年初,被任命为法兰克 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
在《不确定性之痛》一书中,作者霍耐特将黑格尔法哲学重构为一种规范正义理论,在确证黑格尔法哲学与时代诊断的关联之后,又把它视为现代性理论的规范伦理学说。从表面上看,霍耐特对黑格尔法哲学的重构似乎游离于主题之外,但正是对黑格尔规范正义理论的反思,促使他进一步走向承认与正义关系的思考。因而,本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霍耐特剔除黑格尔法哲学国家观念和推理方法,抓住目的与结构,将它再现实化,提供一种以社会交往和社会承认为核心的正义论。本具有神秘形而上内涵的“客观精神”被霍耐特解为社会生活中的理性结构。黑格尔对抽象法、道德的论述不是否定,而是将其作为不完整的自由,嵌入法-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二分结构中。霍耐特批评黑格尔的伦理部分过分强调了制度化的关系,而忽视了习惯化的交往关系,尤其是友谊。且他的国家理论没有提供公共空间,为所有人平等参与建立民主法治提供可能性。霍耐特的问题或为,从黑格尔的思路去建构正义的社会秩序,倾向于潜在地证明现存制度的合理性,无法获得康德-罗尔斯对现实进行理想批判的尺度。且,霍耐特在本书中未能提及,法哲学原理的结构带来的人与人的权力关系,为何不会阻碍人们的平等交流和相互承认?
评分主体间交往竟然可以用来对抗罗尔斯意义上分配公平的问题,意想不到。公平地参与社会生活,是以获得其他参与者承认为要旨的正义论。这一观念的优越性,私以为,不必依附于抽象的法、伦理、道德这样规制的三分法。
评分霍耐特剔除黑格尔法哲学国家观念和推理方法,抓住目的与结构,将它再现实化,提供一种以社会交往和社会承认为核心的正义论。本具有神秘形而上内涵的“客观精神”被霍耐特解为社会生活中的理性结构。黑格尔对抽象法、道德的论述不是否定,而是将其作为不完整的自由,嵌入法-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的二分结构中。霍耐特批评黑格尔的伦理部分过分强调了制度化的关系,而忽视了习惯化的交往关系,尤其是友谊。且他的国家理论没有提供公共空间,为所有人平等参与建立民主法治提供可能性。霍耐特的问题或为,从黑格尔的思路去建构正义的社会秩序,倾向于潜在地证明现存制度的合理性,无法获得康德-罗尔斯对现实进行理想批判的尺度。且,霍耐特在本书中未能提及,法哲学原理的结构带来的人与人的权力关系,为何不会阻碍人们的平等交流和相互承认?
评分评分竟然如此低?讲真其实不错啊....霍耐特承认理论发展前期的作品,是他很好读的一本了。霍耐特通过黑格尔对时代的病理诊断—人们把法律的自由或道德自律看成个人自由从而引发的“个人独立化”的不确定性之痛(也是对康德和费希特形式伦理的反击),以“客观精神”和“伦理”重构了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主张:只有从完整的自由模式即“在他者中的自身”进入互动领域才能够真正的自我实现,那么为自我实现构造每个主体的自由意志所参与的社会现实(定在)就是必要的。
评分感觉是黑格尔辩证法能够生产出来的最廉价的解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