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教父”阮义忠 深沉动人的故乡情怀凝结成册
◎于旧日乡土、温淡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
◎6cm×6cm的黑白视界中,框紧我们心灵深处永恒的乡愁
◎阮义忠摄影随笔代表作 “乡愁三种”精装文集之三
---------------------------------------------------------------------------------------------------------------
《正方形的乡愁》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深沉的情怀。
阮义忠
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文/夏丽柠 台湾人是最爱犯乡愁的,从吴念真的乡音到余光中的邮票,隐隐地总觉得他们的心里缺失了什么,像少了一个家,有时又好像一个国。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变革,我们也开始背起行囊背井离乡。忽然间,也感觉鼻子酸楚,泪眼涟涟。可那时是绝对体会不到思乡和惆怅的,充其量...
评分这本《正方形的乡愁》是两三年前心情不佳的时候,逛天津几个独立书店的时候买的。有“守望者书店”的印章,可惜买回来后一眼未看。最近因为宿舍空间逼仄,所购新书无处存放,把书架清理一番,读过的再无兴致的、买来没读过的想着都卖掉,行话叫什么来着——对,“以贩养吸”。 ...
评分 评分文/夏丽柠 台湾人是最爱犯乡愁的,从吴念真的乡音到余光中的邮票,隐隐地总觉得他们的心里缺失了什么,像少了一个家,有时又好像一个国。 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变革,我们也开始背起行囊背井离乡。忽然间,也感觉鼻子酸楚,泪眼涟涟。可那时是绝对体会不到思乡和惆怅的,充其量...
评分乡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从古到今,乡愁一直是艺术主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人的乡愁中,台湾人格外爱犯乡愁。由于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语境以及台湾人特殊经历而形成的心理感受,台湾的乡愁艺术创作数量众多,别具特色。他们以其独...
阮义忠活得可以说是兴致勃勃 120相机大型种草手册 近乡情怯不分年龄 “老一辈台湾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和善、信任与礼貌” It's all about等待和逝去
评分南京先锋总店看完。银盐黑白时代更考验构图啊
评分台湾阮义忠先生以前有听说过,但还是这次从图书馆借了他的“乡愁”系列之《正方形的乡愁》才对他有较多了解,本书英文书名是Square of Nosdalgia也挺不错的,书中收录的是作者在1973-1999期间使用120相机拍摄的6×6cm黑白照片集,现在看起来都是前尘往事,但借助影像留下了历史记录。台湾摄影家比较擅长乡土主题,关注人情关系,用一种娓娓道来的影像语言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自己对于台湾的处境和物事的理解,这其中没有什么宏大叙事的野心,在审美的影像记忆中又不失厚重的历史感,分寸拿捏得还是很到位的,确实是非常的不容易。120正方形画幅有其特色,比较适合表现人像和静物。台湾虽然比较早的现实了现代化,但是对于传统的保留也是不遗余力的,需要找寻往昔的图景有些可能只有去那里才能找到了。
评分6cm×6cm的黑白视界很精彩
评分朴实的文字和勾起儿时回忆的老照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