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伯林爵士(Sir Isaiah Berlin,1909—1997)
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20世纪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于俄国犹太家庭,童年目睹俄国革命,1921年随父母前往英国。1928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1939年借撰写《卡尔·马克思》的契机转向观念史研究。1957年就职牛津大学社会与政治理论教授,发表具有开创性的“两种自由概念”演说,同年获封爵士。参与创办牛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作为杰出的观念史学家和学科主要奠基人,先后被授予耶路撒冷文学奖和伊拉斯谟奖。
●收录伯林早期分析哲学文章,从学科贡献和批判中看出伯林转向观念史的脉络
●依据普林斯顿2013年修订版,新增名家前言,首刊伯林未出版文字
●全新“伯林文集”,典雅装帧,宜读宜藏
概念与范畴,是哲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尺度。
《概念与范畴》收录了伯林早期的哲学论述和后期数篇关于科学历史学、政治理论和多元主义的文章。伯林总是说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抛弃了纯粹的哲学研究,转向观念史领域,但我们还是能够从本书收录的前后期文章中辨识出他学术生涯关键 的连续性,这正是伯林之所以是伯林的缘由。
不过,他[伯林]并没有与哲学脱离关系,他早期的著述与后期的著述还是存在关系的……伯林的确致力于观念史研究,但他写的观念史总体来说还是得益于哲学的观念史。难道还可能不是这样?
——阿拉斯戴尔·麦金泰尔
在这个黑暗的世纪里,[伯林]向我们展现出真正的思想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始终怀疑、坚持反讽,保持冷静,争取自由。
——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
作为一名极其活跃且具有原创性的知识分子,[伯林]定然希望理性能够彻底、迅速地改变人类的处境,但他的常识告诉他这绝无可能。
——《观察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作为一个非哲学专业的还未读过几本哲学书的人,来读伯林的哲学论文,是非常困难而且痛苦的。
评分需要再读
评分#伯林文集# 概念与范畴,是哲学帮助我们理解世界和自己的尺度!
评分该如何评价伯林的哲学研究呢,我想其实用刘小枫的话来说最准确——伯林不是一个传统的哲学家,而更像是一个继承丹东贡斯当哲学气质的“思想刑事侦探”,他总能察觉出最细微的语义差别,厘清那些旁生的模糊概念,在最热闹的思想领域里保持最清醒的态度,不要小看这种努力,这种工作恰恰是最复杂,也最需要批判性的,正因为此对于伯林来说他的研究表面虽是克制与审慎的,其实内在里却有着惊人的对精准的要求和攻击性。面对那些枝枝蔓蔓的哲学概念,伯林有着自己明确的态度,他非常清楚范畴的厘定不仅是为了使这些概念变得明晰,更是为了对思想本身做一次再检视,从而去甄别和剔除那些隐匿于思想深处的漏洞与危险,本书所意图展现的也正是伯林的这种关怀,读完不仅是对自己脑海里业已形成的观念做一次校准,更能通过它深入理解伯林的思想沿革,不错的好书
评分身份与归属对于柏林要比正义更为不可缺少。他和阿伦特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前者是以自由多元主义为理由,而后者是对犹太人的"无政治性“而成为政治迫害的对象的警示为理由。二者的犹太建国的国家形式上也存在不同看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