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琳娜·夏利尔,法国巴黎十大哲学系教授、犹太思想家、国际著名的列维纳斯思想研究专家。代表著作有:《斯宾诺莎,迈蒙尼德的读者——神学政治问题》《皈依的渴望》《希望的在场》等。
刘文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宗教思想和道德哲学,尤其关注列维纳斯研究。代表作《列维纳斯与“书”的问题:他人的面容与“歌中之歌”》。
本书主要从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时刻阐述犹太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几个不同面向,反映了现代性与犹太思想之间丰富的张力。第一个阶段是迈蒙尼德与斯宾诺莎两位犹太思想家对待哲学与宗教、神学与政治的不同。第二阶段首先发生在德国,然后在法国,伴随着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一些犹太思想家对黑格尔主义的哲学统治以及对总体性范畴之暴行的反抗。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对几位思想家的“动机”把握得很到位。然而他们首先是“哲学家”。如果一直强调“犹太”与哲学的对立,无疑暗中认可了犹太传统从未进入过哲学这一成见。无论如何必须认清一个理论上的事实:回归“犹太”无法成为不证自明的更佳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尤其不喜欢本书关于罗森茨威格的那篇), 问题在于如何展开一种不同的哲学,这才是罗森茨威格和列维纳斯的问题,甚至也是维特根斯坦的问题。最后,有点受不了这种不带什么论证的写作方式,无法给出更高评价。
评分对几位思想家的“动机”把握得很到位。然而他们首先是“哲学家”。如果一直强调“犹太”与哲学的对立,无疑暗中认可了犹太传统从未进入过哲学这一成见。无论如何必须认清一个理论上的事实:回归“犹太”无法成为不证自明的更佳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尤其不喜欢本书关于罗森茨威格的那篇), 问题在于如何展开一种不同的哲学,这才是罗森茨威格和列维纳斯的问题,甚至也是维特根斯坦的问题。最后,有点受不了这种不带什么论证的写作方式,无法给出更高评价。
评分现代性包含两方面,从斯宾诺莎与迈蒙尼德对哲学与神学的不同解读,到列维纳斯的“声音”引发的言说与所说的区分;另一个是二十世纪犹太民族的劫难,扬凯列维奇的如何宽恕的路径寻求。书中那句“这就是犹太教,没有制度而在道德边缘的人性。”在阅读中一直萦绕脑海,向内寻求答案,因此不断反问责任、自由与宽恕,迈蒙尼德可以说无法公开表达信仰我们就离开,而斯宾诺莎要以国家最高权力(自由的共和国)做宗教解释者;扬凯列维奇可以说我们不问自己这问题(关于是否屈服于暴君),因为有“这种问题就已经迷失了”。也多少能理解一些些犹太思想与启蒙之间的一点不兼容性(?)最后两章宽恕作为对罪的自由的思考比较丰富,读起来不断想起《朗读者》……
评分比稍晚出版的那本《列维纳斯》好太多了
评分斯宾诺莎、罗森茨威格、列维纳斯、扬凯列维奇;《神学政治论》&另一条路。灵性,基督与犹太的异别。列维纳斯,声音-光,阅读的生命体验,导师的声音。革命的降临-弥赛亚-个人的努力-责任。宽恕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