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N. Stern博士(1934.08.16—2012.11.12), 毕业于哈佛大学,是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生前是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康奈尔大学医疗中心-纽约医院荣誉教授,致力于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在婴幼儿试验研究以及婴儿观察方面的工作把精神分析与基于研究的发展模型联系起来,对当下的心理发展理论有重要的贡献。Stern著述颇丰,其中非常受关注就是本书。
内容简介
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早年经历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理解来访者早年的个人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论述对深入理解儿童的主观经历十分重要,可视为所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临床工作者的必学科目。
内容简介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第一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
正如作者后记所言:“我们总结的发现、炮制的理论对新晋父母来说本质上就是信息。……这项工作的一般教育性质是逃不掉的。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对婴儿的普遍看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且正在加速。一旦父母能够看到不同的婴儿,婴儿就会开始被他们新的‘目光’所转变,最终成为不同的成人。……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那么我们将看到不同的患者——体验过某种不同的婴儿期的患者,其人际间世界的发展稍微有些不同。对这个新患者的治疗性交会也将要求临床理论和搜索策略的改变。”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心理学
评分用科学的砖补充或者替换了过去动力学关系大厦里的理论推断。不只建构一套独特的人的发展阶段理论,还为临床提供了新视角:溯源没有建构叙事重要,过去阶段发展的出现偏差和某些病理性反应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发展阶段是累积跃升,而发展主题是终身伴随,也随时可能受挫……非常好看,和我的婴儿观察以及临床工作呼应得很紧密,这一套书目前的看过的三本都令人激动哇
评分专业名词比较多,而且翻译也有点小问题,量子跃迁?这真的是心理学名词吗? 不过内容还挺不错的。
评分把精神分析和发展心理学结合在一起讲的很好,需要有精神分析知识背景才能真的读懂。
评分非专业人士读起来太硬了……有点啃不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