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小叶,河北阜平人,1999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史。著有《晚清大变局中督抚的历史角色——以东南若干督抚为中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在《近代史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换视角,以“康党”为切入点,借助大量翔实的资料,如维新运动重要参与者的文集、全集、日记等资料,当时的报刊如《知新报》《清议报》《湘报》《中外日报》《新闻报》《国闻报》等,系统梳理了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的流变、内涵及其后果,脱出了以往以“新旧”二元对立解读戊戌纷争的窠臼,较为全面立体地揭示戊戌政治与学术纷争的多元面相和真实内涵。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受陈寅恪维新二源论启发,超越帝后党争、新旧党争等政治话语,以时人所称的“康党”、“康教”切入,让我们看到清末维新变法纷繁复杂的情状。“康党”、“康教”之称,不仅由他人指认,也缘于部分康门弟子的自我认同。但“康党”对康氏学行是否一致信奉推崇(梁启超偶不慊师说),仍值得深究。
评分本书受陈寅恪维新二源论启发,超越帝后党争、新旧党争等政治话语,以时人所称的“康党”、“康教”切入,让我们看到清末维新变法纷繁复杂的情状。“康党”、“康教”之称,不仅由他人指认,也缘于部分康门弟子的自我认同。但“康党”对康氏学行是否一致信奉推崇(梁启超偶不慊师说),仍值得深究。
评分满屏的“康党”看得脑壳疼。用举证式的论证,来探讨定义不明的“康党”内涵,以及对“康党”标准作划分,很危险,实际意义也不大, 因为此时此地此人的标准,易诸彼时彼地彼人,则可能不然。更不必说,还有自我认同与他者指认的巨大差异在。本书真是“治丝愈棼”的典型
评分新视角下的戊戌变法史。可是,阅读费劲,康党、康教、康学来回颠倒纠缠,并非如序言里夸的文笔俱佳。倒不如看作者发表的单篇论文《戊戌时期的学术与政治》,更清晰明了一些。
评分直接读序、第三、第六、第七章以及结语即可。本书其实是在回应一个更为广泛的议题,当茅海建、马忠文、杨念群等人的研究已经揭破康梁党徒编造的戊戌神话时,又该如何去构建一个全新的戊戌变法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