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

我和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生於奧地利,猶太宗教哲學傢、翻譯傢、德語文體大師。著述領域包含猶太神秘主義、社會哲學、聖經研究、宗教現象學等。布伯的哲學關注人與其他事物的“相遇”或“對話”。《我和你》是錶達其哲學觀點的代錶作。

出版者:後浪丨浙江人民齣版社
作者:[德] 馬丁·布伯
出品人:後浪
頁數:208
译者:楊俊傑
出版時間:2017-9
價格:5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130811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馬丁·布伯 
  • 心理學 
  • 西方哲學 
  • 關係世界 
  • 我和你 
  • 德國哲學 
  • 對話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深入反思西方現代哲學

區分經驗世界與關係世界

關注不同主體的相遇和對話

思索生命中的重大問題

………………

※名人推薦※

☆在當代中國學人的視野中,有個名字總是若隱若現地在人們的麵前閃過。人們似乎知道他,但似乎又不太瞭解。他就是馬丁·布伯,當代最重要最有影響的猶太宗教哲學傢。布伯的關係本體論是要在西方哲學中重建永恒之你這個維度,他認為隻有這樣纔能尋找到存在意義之源泉,纔能抑製膨脹的自我,纔能正確對待世界。

——孫嚮晨,復旦大學哲學院教授、院長

☆1923年,馬丁·布伯發錶瞭他的小書《我和你》。這是本很有趣、很重要的書,他的理論的根據說明瞭他的實存(存在)主義的傾嚮。布伯的思想著重指齣“你”的關係的本源性,而把“你”嚮“他”的轉化視為疏遠化、對象化、客觀化的必然趨勢。“你”的關係纔是基礎的,它是文明的根基,但又是文明所揭示的,是文明所養育、維護的。

——葉秀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布伯所開闢的沉思圖景是如此豐富,至今還如此新穎,以至造成瞭這種可能,使某種意義的視野至少在開始的時候,從開拓者所指示齣的小路的角度,並不總被看到。這就是與事件相遇本身,就是在對話中來自自身的思想噴發,而遠非理智的認知。

——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傢

………………

※內容簡介※

《我和你》通過探討“我和你”與“我和它”兩種關係範疇,區分齣經驗世界與關係世界,對西方近代以來的哲學進行瞭深入的反思。“我和你”的關係存在於兩個能動的主體之間,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而是兩個主動主體的相遇和對話。本書觀點對人文社科各個領域都産生瞭廣泛深刻的影響。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陈维纲先生的版本是下过功夫的,甚至有些固执:好的书籍必须要认真读,因此就是要翻译的“晦涩”一些,阻掉那些不认真的读者。这个版本非常古典,尽管表述晦涩,但意蕴十足。 另外还有一个版本,因为翻译实在糟糕,实在按捺不住,分别在亚马逊和豆瓣上留言批评。想来不会有更好...  

評分

就像是和一位最好的牧师的会面,也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没怎么读过哲学书,看见那拗口的句子就头疼的我,能看这本被武志红老师称为“翻译及其晦涩”的书且喜爱它,我也诧异。 原来,从前以为一定的事情,是可以变不同的。 一向不喜欢背定义,或许因为这个,对哲学中诸多名词甚...  

評分

1.马塞尔·普鲁斯特 感官主义者:非意愿记忆;非意愿记忆是一种身体记忆,意愿记忆是一种大脑记忆。 2.吉尔·德勒兹 无器官身体与生成:大脑/身体的反逻各斯。 3.夏目漱石 《草枕》:非人情—“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4.费尔南多·佩索阿 阿尔伯特·卡埃罗:感觉主义。 ...  

評分

人活着什么最重要? 我觉得一切的分量都很轻,但硬要从这些生命之轻中选一个出来,我想最有意义的是经验。以前我一直这么回答别人。 但根据布伯的观点,经验,产生的是“我-它”关系。于是我在想,我所谓的经验是指什么。 似乎说成是深层的体验更确切些。 手机上记下书里一...  

評分

这本书非常薄,意思也非常简单,但却翻译得极其晦涩。 布伯认为,关系分两种: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人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这都是我与它的关系,因这个人没有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人看待,他...  

用戶評價

评分

非常薄的一本小書定價五十六塊錢是閤理的,因為書裏你每個字都認得,但是要讀懂卻比較難。

评分

傑作!把我的很多想法串聯起來。

评分

翻譯的太棒瞭。陳維綱先生的版本典雅,楊老師但版本通俗而又準確。

评分

非常薄的一本小書定價五十六塊錢是閤理的,因為書裏你每個字都認得,但是要讀懂卻比較難。

评分

#海德格爾在語言方麵太神奇,簡直是一位“魔法師”(Zauberer)。布伯的語言,大概也是如此。使用這種晦澀的語言進行寫作,儼然也是當時德語學界的一種風潮。布洛赫(Ernst Bloch)、凱沙林伯爵(Hermann Keyserling)、蒂利希(Paul Tillich),甚至還有阿多諾(Theodor Adorno)等人的著述,都有這種特點。晦澀的語言,除瞭美妙,並非沒有其他優點。晦澀意味著深邃,往往富於韻味,也耐人尋味。然而,晦澀也意味著難懂。釣雪按:楊俊傑很秀瞭,不知道是不是研究謝林的影響,至少欣賞晦澀是從謝林那裏來的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