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叙述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蔡翔 文学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文学 社会主义文学 当代中国 近现代史 现代性
发表于2024-11-21
革命·叙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扫盲了……
评分不太好,比较散漫的二手知识,还比不上李扬那本呢。有人评价戴锦华说“读这样的书就是为了不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那我觉得这评价也可以放在这本(或者更多本)书上。
评分社会主义文学的研究著作,用的材料不算新鲜,讨论的问题很有意思。书籍纸张很是考究,非常轻薄,有种台版书的感觉,装帧也不错,尽管书很大但翻开180度毫不费力,很适合阅读收藏。爱上北大出版社了。
评分经典的新左派文学批评,评分有些虚高,可能是蔡老师的学院派转型作品,难免在论述中出现“漫谈”与理论碎片化的情况。 本书着重探讨中国当代文学1949-1966叙述的文化想象,“文学叙事”成为共和国“想象”的强大载体。同陈晓明对17年文学的定位一样,作者以一种“弱者的反抗”视角,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寻找一种“正当性”,即“革命中国”是区别于“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而存在的,前者在社会构想的乌托邦性质,以一种动员结构的模式,将“地方、工人阶级、知识青年、干部”等议题以文学想象的方式表现出来,而其深层却置身于复杂的历史场阈和与“传统/现代”有着高频的互动关系。
评分不太好,比较散漫的二手知识,还比不上李扬那本呢。有人评价戴锦华说“读这样的书就是为了不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那我觉得这评价也可以放在这本(或者更多本)书上。
曾任《上海文学》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现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何谓文学本身》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从国家和地方、英雄和传奇、动员结构、艺术个性、劳动等不同方面对1949—1966年期间中国社会主义文学与文化想象进行了多种角度的讨论,试图打通文本内部及外部,使文学重回公共领域;作者在强调中国革命正当性的同时,并没有刻意回避无理性的一面,而是严肃讨论这一正当性如何或因何生产出了它的无理性,这一讨论也使本书进入了现代性的核心部分。本书讨论了50—70年代社会实践的危机以及危机的克服,为进入1980年代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本书已出版英文版(美国杜克大学出版社,16年)和俄文版(俄罗斯东方出版社,15年),学术影响很大。
等蔡老师这本书很久了。谁知一时疏忽,结果卓越网上就卖没了,害得我在其他不方便的网站找了很长时间,总算订到了,现在还没有到。
评分蔡翔在他的新书《革命/叙述》导言中谈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土改阶段)的“暴力”问题。对于当前一种出于人道主义的有关“暴力”的道德批判,他针锋相对地说: 当批评者面对反抗者的暴力时,“人道主义”总是适时地出现;可是,当他们面对压迫者的暴力时,要么充耳不闻...
评分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评分最初接触到“十七年文学”这一概念,是通过洪子诚先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尽管作者文笔十分克制,我仍然对书中描述的“政治对文学的摧残”感到愤怒,几欲弃书,但最终还是读完了此书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的部分。洪子诚先生“一体化”的叙述,更使我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深...
评分蔡翔老师这本书写得比较细致,可以说既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更是对60年代人自身体验的书写,值得精读。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文学青年”出现的讨论。20世纪中国,举凡“五四”“抗战”“建国初”一直到80年代,社会一旦发生变动,“文学青年”就应唤而生,实在...
革命·叙述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