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王德威 文學研究 抒情傳統 現代中國 文學評論及介紹 海外中國研究 文學 颱版
發表於2025-02-23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討論瞭這麼多個案,也不能說不深刻,但總覺得還是沒有真正的大眼光。如果中文是一種抒情的文字,為什麼中國曆史少有抒情的位置?或者說抒情的文字是怎麼在殘酷曆史中活下來的?幾十上百年或許可以用王德威這套以抒情對抗曆史殘酷的自由主義溫情話語來解釋,但中國文字有幾韆年曆史,總是這一套,那抒情不就是一種民族惰性瞭嗎?這之間的關聯,究竟有多復雜,而真正的關聯又在哪,我是沒想通,王德威也是沒什麼自覺的。書中的注釋十分廣博,王德威的閱讀量決非我等常人能比,但覺得其曆史視野還是被抒情、自由主義限製瞭,而且是無意識地自設限製。當今時代,大國爭霸無所不用其極,說不上史詩,但也絕對不是抒情,王德威高唱抒情之歌,倒顯齣一種遺老氣,就像他談瀋從文那樣,是提前寫齣對於未來的美好想象的鄉愁,甚至可以說是他本人幾十年後的墓誌銘。
評分大衛越走越遠。十年過去,多是老題,一方麵顯齣抒情的地位,一方麵或可說明是中國文學在美國的地位?前八章深情款款,尾聲卻變得銳利,還錄瞭曉波的詩“夢的尖頂上/又長齣龜背竹的嫩葉/它的自殺總不成功”。
評分對王先生的此書有些不滿,有些地方像塑料花。愛之深,責之切。
評分“事功的曆史”背後,還有“有情的曆史”。 如果說王德威身在美國有什麼能超越他的同行的地方,大概就在這個“情”字。 感人。
評分大衛越走越遠。十年過去,多是老題,一方麵顯齣抒情的地位,一方麵或可說明是中國文學在美國的地位?前八章深情款款,尾聲卻變得銳利,還錄瞭曉波的詩“夢的尖頂上/又長齣龜背竹的嫩葉/它的自殺總不成功”。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係暨比較文學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傢》、《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敍事》、《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傢文學》、《茅盾、老捨、瀋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寫實主義小說的虛構:茅盾、老捨、瀋從文》、《現代抒情傳統四論》、《現當代文學新論:義理·倫理·地理》、《華語語係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華夷風起:華語語係三論》、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Fin-de-sié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The Lyrical in Epic Tim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Artists through the 1949 Crisis)等。 200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 院第25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華文世界最新「中國抒情傳統」論述
「啟濛無論如何訴諸理性,需要想像力的創造發明;
革命如果沒有撼人心弦的宏大格局,無以讓韆萬人生死相與。」
二十世紀中期中國政局歷經重大動盪钜變,文學、文化抒情性的張力反而以空前之姿降臨,在在呈現有如史詩般的宏大格局,而處於當世的文學與文化人為何選擇以抒情標記他們的心聲?這個時代的抒情話語究竟由何構成?上個世紀抒情的感召與我們的時代有何關聯?
本書探討中國知識分子、文人、藝術傢麵對民初以來歷史風暴所作的種種選擇,尤其著重革命、啟濛傳統之外,「抒情」成為想像與實踐現代性的可能與不可能。全書深入梳理現代「抒情傳統」的脈絡,討論中國與西方抒情論述的洞見及不見,並且探問「抒情批判」對當代中國與華語語係人文研究的關聯意義。
「抒情」,一般看法多以抒情者,小道也。然而,在劇烈變化的時代,文學、文化的抒情張力反而不容小覻。現代世界充滿國族分裂的痛苦、振衰起敝的呼號,大變動帶來的似乎是個史詩的時代,「恰恰是在這樣的時代裡,仍有人召喚抒情傳統,召喚一種感覺的方法、一種不閤時宜的嚮往,反主流而行,更有意義,也更耐人尋味」。
本文原载于《中国图书评论》2016年第6期“书界观察”栏目。 作者,韩晗,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 哈佛大学东亚系讲座教授王德威先生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积累整理出版,命名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1949年前后的中国现代文人》(下文简称《声音》,TheLyrical in Epic Time: ...
評分【编者按】本文根据王德威教授2015年4月15日在陕西师范大学所做的演讲《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的录音整理而成,整理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陈曦、王天贺,由李跃力副教授统稿,已经王德威教授审阅。原文刊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7辑。 谈论“史诗时代的抒情声音”,也...
評分原刊于《文艺争鸣》2018年第10期。 一、情动中国 在20世纪的中国,“启蒙”与“革命”的呼声此起彼落,亟欲疗救中国社会的沉疴巨痛。事实上,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实践,“启蒙”与“革命”也确实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变,1949年之后,几乎重造了中国社会结构与人文景观,成为中...
評分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