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历时两年,挖掘腾讯、百度、豆瓣的一手后台数据,从上百个产品中深度解读社群行为,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总结出利用社交网络和海量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论。
本书将告诉你:
海量用户和收入究竟从哪里来?
如何影响用户的决策?
激活用户的六大驱动力是什么?
“微信读书”“全民K歌”“狼人杀”“王者荣耀”“贴吧”“AKB48”等大牛产品运营社群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这是一部关于社群运营的长尾理论:
用好小群非常重要。
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找大群营销,不如找准变现的“连接者”。
书中另附80余张图表的数据分析和优秀社群的内部运营详解,为创业者、产品经理人、社群运营者、营销人员、互联网企业家、投资人提供了关于社群的全新用户解决方案。
《小群效应》写作了两年时间,期间阅读了不下百本好书,最终借鉴、参考或引用的至少有48本。这些书目虽然全部列在了书的附录中。包含很多专业书籍,也有些看起来莫名其妙,但他们最终都有一些微妙的联系。通常,系列读书所带来的启发与思考是巨大的。串联起来的脑洞也是很好玩...
评分把思维导图给简单处理一下,致用类的图书,如果没有思维导图的辅助,以及拆书帮的加持,其效用就会大打折扣,先把导图整理如下,后续再做补充。 本次的思维导图,并没有按照原书的顺序,机械性地罗列,排序,而是将全书打散,根据作者的核心思想,提取了最核心的,且就隔个人而...
评分 评分中国社交网络,每隔三年就是一次新浪潮,2009-2012年从微博开启的窗口期,2012-2013微信引领的引爆期,2015年开始网红、直播、知识付费带动的深度期。每隔三年,社交网络就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户行为习惯。 观察、总结、研究社群的书,徐志斌老师也出到了第三本(当然,上面这...
评分有的书是呈现历史,有的书是提出创新,有的书是叙述故事,有的书是答疑解惑。我觉得《小群效应》这本书就是一本答疑解惑的典型。很多关于社群啊,网络社交啊之类的看似很普遍的现象或者很简单的答案,在这本书中都能有一个非常专业的,合理的解答。这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
本书主要是从产品运营的角度讨论如何作用社群价值的,不是研究如何运营社群。 看到第五章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的价值不大,前面几章的案例有启发意义。后面的研究方法对实操无意义。列举了很多书,但大部分列举的书对本书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是有掉书袋之嫌。鉴于社群运营方面好书也很少,这本书还是可以参考下。 欢迎关注公众号:江流。最近把社群运营相关的书和文章梳理了一遍,准备围绕社群运营写一篇综述性的文章。 评1分是因为这本书的评分虚高了,7分左右比较合适。
评分干货满满,值得多读几遍。思维导图来一发
评分我是作者。刚刚看到这本书海外繁体版出版了。第一次走出内地,谢谢大家厚爱。还在写新书,还是关于社交网络扩散、运用、发展的下一步会是什么。欢迎随时切磋,随时可以在“见实”公号中找到我进行深度讨论、提供数据和案例等等。感谢!期待。
评分较之上一本「频繁创造新名词解释大家耳熟能详的概念」,这一本的新概念少多了也没那么玄乎,显得言简意赅,值得肯定。将社群的关键要素加以汇聚提炼并不难,本书可贵之处在于能否拿到不少一手数据加以阐释和佐证。看得出作者花费了不少时间。也很佩服作者如此高产且聚焦。
评分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挺有意思的发现,不过这里面的人人全都是社交爱好者,可能要过了社交时代才能发现,社交并没有那么大个人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